第(1/3)页 晚上9点半。 陶歌来电话了。 一接通,张宣就紧着问:“这次加印多少?” 陶歌告诉他:“这次比以往都多,足足加印了80万册。” 张宣满意:“你们还真是吃一堑长一智,总算吸取教训了,不然我的钱都被到盗版商分完了。” 陶歌微笑着没理这茬,而是问:“你们什么时候回去?” 张宣回答道:“后天,后天下午的火车,到时候你要联系我就打我家里电话。” 陶歌说:“好,姐知道了。双伶从沪市回来了没?” “嗯,就在身边。。” “你把外音打开,我跟她说说话。” 叫上杜双伶,三人开外音聊了十多分钟的家常后,陶歌终于说起了正事。 陶歌神神秘秘说:“姐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张宣迫不及待问:“什么好消息?” 陶歌说:“你自己开动脑子想想。” 张宣沉思几秒,忽然心中一动,期待地问:“是不是我的新书通过了茅盾文学奖的初审?” “不错。” 陶歌说:“你的新书“潜伏”8月1日下午被送去参选茅盾文学奖之后,顺利通过了读书班的23位专家的审读,被推入评选环节。 张宣紧着问:“评选环节?那你们知不知道这一届的评委都有哪些人?” 陶歌优雅地说:“当然知道,这是送选单位的必须课之一,怎么能不知道呢? 不过姐告诉你,这一届的评委阵容非常强大。” 张宣问:“是那些人?” 陶歌低头看着资料念叨:“这次的评选委员会由23人组成。巴银是主任委员,刘黑羽、陈本等人是副主任委员。 雷彬、魏午、陈雄、李希一、郭建功等人是委员,都是业界德高望重的大佬。” 听到主任委员是巴银,张宣嘴巴都忍不住张了张。 有些惊讶。 没办法不惊讶啊,这名字可太熟悉了,小时候经常在语文课本上看到这位老先生的名字。 比如“索桥的故事”、“鸟的天堂”、“给家像孩子的信”等等,这些都是小学1到6年级语文课本上的课文。 而在中学课本上,更是能看到巴银老先生的“海上日出”和“家”等一些名篇。 这么说吧,这年代的人只要读过书,就绕不过巴银。 所以当听了几十年的名字,会是这一届茅盾文学奖的主任委员时,张宣那是相当惊讶的。 意外又不意外,毕竟人家的名头摆在那。 陶歌介绍:“经过层层评审,目前有20部作品进入了最后的角逐阶段。其中就包括你的新书“潜伏”。” 张宣眼皮跳跳:“最后入围的作品这么多?” “嗯。” 陶歌应一声,看一眼外面就悄悄地讲:“姐跟你说,其它19部作品都是入围很久了的。 只有你的新书是乘坐末班车最后进去的。 本来最后一个名额不是你留给的,是给陈老先生的“白鹿原”。 但是由于受前段时间“废都”的影响,“白鹿原”被严重波及到了,有人非常不喜欢”白鹿原”,私下里批评其:如此颓废,毫无意义,写得什么。 所以,后面的你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张宣明悟:“这是暗指“白鹿原”中田小娥这个人物描写的过于颓废了么?” 陶歌说:“不仅是颓废,在两“性”这方面,“白鹿原”也是被批判最尖锐的地方。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