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故人-《穿越之农门匠丫头》
第(2/3)页
刘知州苦笑:“家父乃户部尚书刘瑾。”
孙仲立刻就瞪大了眼睛,一脸不可思议:“刘瑾不是户部侍郎吗?这么快就成了尚书了?你竟然是他的儿子?庶子?”
刘知州道:“是,小子是父亲的庶幼子,三年前父亲升任户部尚书。”
刘知州知道自己想要得到这些人的帮助,必须将自己的事情交代清楚。
孙仲突然愣了一下,惊讶道:“你说你来寻故友,不会是来找闵昭的吧?”
刘知州面色凄苦,但是还是点了点头,他也知道孙仲曾经与北陵县主有旧,他知道自己并不奇怪。毕竟,当年和闵昭一起叱咤京城的那几个少年郎,无人不知。
而他就是其中一个。
这回该姜心震惊了,他竟然是来找闵昭的。
刘知州继续道:“自五年前阿昭被送出京都城,我们这些人作为他的好友自然要为他奔走,我便与傅南浔商量好要不然就想办法留下阿昭,要不然就陪他一同离京,却没想到,世事难如人意。父亲为了不被连累,就将我关了起来。”
孙仲点头,难怪当年闵昭被送出京都城时,身边的朋友一个都没出现,恐怕那时候这些孩子的遭遇多同刘知州一般吧。
就说傅南浔,他也曾经遭到过老侯爷的阻拦,否则这些年他与老侯爷的关系也不会这么僵。他也是后来知道了闵昭与皇帝的交易,才主动投入皇后那边,获得了行事的主动权的。
但是刘知州却没有傅南浔的幸运,他只是一个有些才华的庶子而已,在这种大家族,还缺少才子吗?
所以,刘知州就被放弃的彻底。
刘知州十分平静的讲述着五年来他的遭遇。
“随着闵国公的新亲家王家慢慢起复,我的处境就越来越差,王家也有意要铲除一切能帮助闵昭回京的势力,所以明里暗里给过我父亲暗示。三年前,我父亲荣盛户部尚书的那日,我被送出了京都城。”
“我的父亲曾外任在老国公手下,也算是老国公的门生,所以在太行府有些房产,我就被禁锢在太行府的一个院子里,这一关就是三年。”
“直到几日前我听墙外有人谈论今年的科举考试,也听到了阿昭的名字我才知道阿昭就在太行府。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太行府当天夜里就乱了起来,好像是从贡院那边开始乱的。紧接着就是整个府城都乱了,有人闯府,有人抢劫,我就是趁着那乱象逃了出来。”
“我虽逃出来了,但是不知道去往哪里,之前听着阿昭做了将军,就想起以前东路军的驻地在曲泉县灵山镇,于是我偷了匹马往灵山镇跑。到了镇子上再打听阿昭就清楚多了,他们说了凤尾村这个地方,我也就跟着过来了。只是,这一路一直都有追兵。”
接下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进了村自然就不能骑马了,刘知州想要去山上躲一躲,想着山这么大,这些人应当找不到自己。
却没想到山虽然大,但是有许多地方被圈了起来,上山下山的路着实的简单,他在山上却插翅难逃,被看守他的那些人很快就追上了。
三年的囚禁日子他过够了,再也不想回去,于是他选择了跳崖。
姜心手指在桌子上一声一声的敲着,推敲着他话里的漏洞,不过最终还是没发现。
孙仲没有姜心那么多心,因为刘知州的名字,他曾经在闵昭口中听到过很多次,据说这是一个端方的君子,只可惜出身限制了他的前途。
在这个时代,一个意志坚定的君子,他们都能以毕生的精血去守护自己心中的那一片净土,少有能撼动他们意志的。
若是真的那么容易被撼动,他们也不能称之为君子。
孙仲叹了口气道:“也许这就是天意,让你在关键时刻听到了闵昭的消息,还逃到了他的地盘上。”
刘知州波澜不惊的眼中顿时迸发出光芒:“孙先生的意思是,闵昭就在这里吗?”
孙仲摇了摇头:“他几日前匆匆出谷,照你所说,应当是去了府城吧。不过,你且安心住在这里,没有人能找到这里来。有什么事,等他回来再说吧。”
说着,孙仲指了指姜心道:“这位是闻香谷的主人,也是闵昭的未婚妻姜姑娘,你又得她的手相救,真可谓是缘分。”
刘知州见那漂亮姑娘盈盈一拜,自己也有点懵。
闵昭的未婚妻?
他竟然一跳就跳到了闵昭未婚妻的池塘里……这确实是缘分。
姜心笑道:“刘公子安心在这里修养,既然是义泽的朋友,便是乱霞山庄和闻香谷的朋友,我定会护你周全。”
刘知州连忙拱手:“多谢嫂……额,姜姑娘。”
姜心让刘知州继续休息,自己去了乱霞山庄的东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