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其实赵兴做的这些准备都是在为大量生产食用盐做准备。晋国距离海边还有上千里路之遥,而且北方的日晒强度和气候并适合海水晒盐,所以短时间内想要立足晋国大量提高盐的产量,那就只有一条道路可走——煮盐! 煮盐比起依靠日晒和风吹来晒盐,生产周期可以缩短到十分之一甚至更短。煮盐的工艺流程并不复杂,只需要三个主要材料即可:含有盐分的干净卤水、煮盐用的盛水器皿、柴火。但是煮盐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成本过于昂贵,在蜂窝煤炉和没有被使用之前,依靠木材煮盐不仅十分辛苦而且耗费的木材也是个惊人的支出。 但是赵兴让人生产的蜂窝煤炉和大砂锅将会大大降低煮盐的成本,而且会让人轻松很多。对于生活在矿山之上的晋国人而言,整个晋国的地底下埋藏的煤矿足够人们用上几百上千年都不用担心资源枯竭,所以赵兴用烧煤来取代柴火煮盐便有效降低了成本。而且使用蜂窝煤炉的好处在于火力均匀,不像柴火在灶膛中燃烧,时时需要人看在旁边,而且烟熏火燎的非常折磨人。 使用砂锅煮盐也是一个很好的降低成本的办法。如果使用铁锅煮盐,用不了多久锅就会被卤水腐蚀坏掉,而砂锅作为陶瓷制品,就不存在这个问题。特别是粗糙一些的砂锅,生产成本十分低廉,却丝毫不会影响到制盐的质量和速度。 按照赵兴的设想,今后在晋国境内所有小型的盐池周围,都架设上汲取卤水的陶瓷管道,使用风车和龙骨水车提水,输送给每家煮盐的大水缸。然后这些专门生产盐的家户,每家在院中摆上一排蜂窝煤炉,在炉子上摆着大砂锅,锅里烧的是咕咚咕咚的卤水。如果整个煮盐形成了产业化和流水线作业,一个成年人每天能够煮出来三十到五十斤的精致雪盐。 虽然盐是人们必须的调味品,但一个人撑死了一年能吃掉十斤到十五斤的盐。也就是说,按照赵兴设计的这套煮盐办法,一个不需要力气多大的劳力一年生产的盐可以供一千五百人到两千人食用。晋国加上凉国和幽州目前是六百五十万人口,那么只需要四千多人专门用来煮盐就够大家食用,而赵兴计划让两万人专门从事制盐!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两万人一年煮出来的盐可以供应三千万人口食用!而大汉此时的总人口估计也不会超过五千万,如果赵兴想刻意压低盐价,那么他对刘继礼提到的整垮朝廷专营的安邑盐池也不是什么玩笑话。 而且,赵兴还有更为完备的制盐计划。等他将来完全控制住徐州之后,便可以大范围地使用海水晒盐的方式,进一步降低制盐的成本,到那时,他让全天下百姓吃上廉价盐的誓言便会成为现实。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