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意气风发出箕关-《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


    第(3/3)页

    贾诩和司马直商议之后,把五十万亩良田定为了官田,由流散汇聚到上党的流民按照家族和姓氏分片承租,租子为“逢十抽二”,不算低也不是非常高。交租子的时候,只收粮食。

    当时贾诩就此事问及赵兴,赵兴说了一句话,“交够官府的,留足庄里的,剩多剩少都是自己的!”贾诩喊了一句“妙”,然后又贴出告示,要求流民按一百户以上组成一庄,推选庄老,修建庄库,由本庄自行定下庄库入粮的比例,作为应对灾荒时期和困难庄户的储备。

    看到这里,很多读者盆友一定发现贾诩搞的这套咋跟后世的“大集体”很相似呢?对了,这就是某个无良小子改良过的人民公社雏形,原话怎么说来着?“交够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多剩少都是自家地!”

    按照贾诩的计算,五十万亩良田至少可以养活十万人,原来张家的那些佃户们摇身一变,从佃农和家奴的身份变成了给官府直接纳粮的平民。因为人口流失和非正常死亡造成的土地荒芜情况,在上党得到了彻底治理。“包产到户”可是调动农民积极性的一大法宝,只要肯吃苦、多流汗,多收的庄稼就是自己的,乡亲们的积极性得到空前提高。

    在鼓励种地囤粮的同时,贾诩还按照赵兴的建议,大力提升商家的待遇,鼓励农户参加作坊的制作生产,鼓励商队从南方荆州、扬州、徐州等地贩运粮食回来,从西凉、鲜卑和羌胡那里贩运马匹和牛羊回来。这些商队,官府都专门派出官兵随行保护。运回来的粮食和马匹由官府统一定价收购,而上党往外输出的只有两样:家具和烧酒。在赵兴和贾诩眼里,成堆的粮食就是财富,成群的马匹和牛羊就是实力。

    赵兴的愿望很简单——有粮吃,有人来,有马骑!

    在大家都忙的四脚朝天,脚打后脑勺的情况下,某个不务正业的小子,实在忍受不了后院中好几千只鸭子的聒噪(有人说一个女人顶得上五百只鸭子的吵闹),也确实想进京城开开眼界的他,打着要去洛阳开设“醉仙楼”第三家分号的幌子,带着李进思、胡杏儿、许婉琳、赵雨和跟屁虫李铁柱等人,在一百庄丁的护卫下,浩浩荡荡地南下直奔箕关而来。

    箕关,位于上党郡的南边,向南遥望黄河,东边是太行山脉,西边是首阳山,正是并州出入司隶洛阳的必经之地,在军事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尽管洛阳城北面有司隶河内郡拱卫。但真正阻挡北边鲜卑人南下铁骑的两道防线,第一道是雁门关,第二道就是箕关。一旦箕关不保,则京师危矣!

    一路施施而行,赵兴比之两年前栖栖遑遑地投靠李家庄时,已是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今地他,鲜衣怒马、莺莺燕燕、前呼后拥,好一副衣锦还乡的嘴脸。

    赵兴是怎么说来着?“咱这趟去的是京城,要赚的是达官贵人的钱,且不可在气势上先输了阵。咱要在洛阳城中掀起一股风潮,引无数文人骚客、达官贵人竞折腰!”为此,某个无良小子还即兴赋诗一首:“牵黄擎苍人疯癫,新雨清泉濯足眠。若个少年莫等闲,意气风发出箕关!”

    新卷开篇了,南道一章奉上3700字,欢迎大家继续观看!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