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除了李向阳和杨娥外,就只有临时增加的高劭原,他们就四个人。 别说是没办法和古顺酒厂比,估计在整个东省的代表团队中,也属他们的人最少。 不是说不能带,而是根本没必要。 真的要是说需要用到人的话,到时候再雇佣也不晚。何况在赵山河的理念中,一直都是认为兵贵精而不贵多。 “嗨,我这是瞎忙活,不能和你比的。这次要是说有机会的话,还请赵老弟能不计前嫌地帮帮忙,给咱们酒厂争取些订单。” 吴恒度充满乞求地说道。 “好说好说。”赵山河没有接这话。 “赵厂长,你过去后准备怎么卖货呢?” 就在这时,坐在旁边一直没有吭声的李师范说话了。 他是青山陶瓷的厂长,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的他,文质彬彬,瞧着就有种书生意气。 “就是啊,说说你的经验吧,咱们到时候过去也能够心里有底儿。” 搭腔说话的是一个穿着职业套裙,容貌周正的中年妇女。 她就是小鹿沟刺绣坊的厂长王璐雅。 李师范也好,王璐雅也罢,他们心里都是着急得很。要知道上次去东州市参加展览会,他们就是颗粒无收。 要是说这次再失败而归的话,这对他们的工厂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的事。 他们两家尽管说还没有到破产的边缘,但经营上面也出现困境。 所以他们才会对赵山河投以希望。 而面对这两人的询问,赵山河随意一笑,不着痕迹的说道:“两位厂长,不是说我不想要帮忙,而是我也不清楚你们的底细,不知道广交会那边的情况。” “要是贸然指手画脚的话,恐怕会打乱你们原有的销售策略,这样的话反而是适得其反,你们说哪?” “大家都不是傻子,赵厂长你不想帮忙就直说好了,别在这里绕圈子了。” “怎么,难道就因为问两句,还得把家底都交代得一清二楚吗?” 就在这时,有人突然间阴阳怪气的说话,矛头是直指赵山河。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