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家庭作坊与家庭农厂-《彩陶刀马人》
第(2/3)页
吕传奇说:“我这个家庭农厂现在培训成功的陶工最多,已达30多个,也能正常生产,但问题还是那个老问题,还是质量提高慢,销售也是不死不活的,即便是政府包销售,销售也是不景气,干得人心起起浮浮的,总感觉不是长久之计,离彩陶‘走出去’的路不是漫长的。去年一年我才销售不到150万元,去掉工人工资和其它成本,也剩不了多少,所以我的困惑不是蛮多滴。”
刘艺边听边认真记,对吕传奇的讲话还做了手机录音。方便整理材料时好补充。
吕青山带着赵佳惠走访的老陶艺人大多是上了年纪,身体不好,腿脚也不那么利索了。
在沙河市另一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学生家里。王学生是吕青山的父亲吕振义的关门弟子,曾任沙河市彩陶厂业务副厂长,精通刀马人。
赵佳惠看到七十八岁的老彩陶艺人佝偻着身子,带着啤酒瓶底般厚地老花镜在陶胎上刻画刀马人时,有些心酸,询问起老王的家庭情况。
王学生老人哎了一声。说:“我就一个儿子考上大学多年都没回来沙河市了,他不喜欢我做泥巴,制彩陶,嫌干这泥巴块子的活丢人,从小就立志好好上学,长大后彻底离开这片泥巴地,这不,自从至大城市上学后,每年回来都是有数的。我就是我,和我老伴喜欢这制陶,三天不摸泥巴手痒心慌,手里挨上这软软的泥巴,啥毛病都没有了,你说我这个人可是个贱脾气。”
“哪里呀,王老师,你这叫热爱生活,我都羡慕你,你这一生和艺术打交道,你就是位高尚的人,活在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不好么?”
“谢谢你的关心,赵总,你能来,我们沙河彩陶就有救了,你一定有办法的。”
临离开王学生家,老人送走他们多远,还不停地叮嘱着赵佳惠。像五学生这样的,还有十二三家,吕青山领着赵佳惠逐户拜访。
三天下来,他们的调研工作全部结束了。
赵佳惠又利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召开了由当地彩陶匠人的座谈会。会上,她动员大家积极发言,谈生产、谈销售、谈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还有对市场的关注度等等。
吕青山说:“我先讲讲吧,开个话题就算是抛砖引玉。”
赵佳惠带头鼓掌,现场掌声一片。
“我对当地的彩陶生产状况应该说相对熟悉一些,在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就曾担任沙河市彩陶厂厂长。一直到现在,不管市场行情好坏,我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彩陶行业。”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的出口靠政府和国家,还有一段时间是靠走政府的礼品,而现在我们靠的是市场需求。在座的按说都是老彩陶人了,但我们中间大多数人只停留在做彩陶上,怎么销售就有些不知所措了。根本不会研究市场,更别提与市场接轨了,这样一来,我们的路子就会越走越窄,甚至最后是无路可走。”
“今天,我们从南海市请来赵总,就是为我们彩陶发展来解难题的。只要把眼下最困难的这一脚踢出去,我们才有生的希望。”
吕传业接着说:“我十分认同我爸爸的话,关于沙河彩陶的传承和发展,不光是你们老一代的事情,更是我们年青一代的责任。只有一代一代传下去,彩陶业才有希望。而我们眼下的现况是什么呢,家庭式作坊生产,量小,生产效率低,产品档次不高,才导致产品销售上不去。我和刘艺这两年在一起创业,我才发现,我们在东方市、南海市的彩陶刀马人文化艺术体验中心其实是受欢迎的。但我们中心缺精品、缺人才,有时展品都卖光,所以,我觉得,我们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才能让彩陶有生命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