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谷寿夫的野望-《永不解封的档案》


    第(2/3)页

    又对重机枪和迫击炮、步后炮手们命令:“把远处的鬼子留下来!”

    命令下达之后,六·一八团、五四三团的官兵们看到特种连的这些士兵们。

    竟然跳出刚刚垒出来的工事,沿着崩溃了的城墙废墟向着正在冲锋的鬼子们冲过去。

    特种连的炮弹打向一千米外的鬼子步兵。

    重机枪也是这个样子的,向着远一些的鬼子射击。

    只有林凡手里的这门炮,才是挑着近处在打。

    林凡看着面前一百米范围内,那个地方的鬼子有机枪在射击就打那里。

    机枪是第一优先打击的目标,再就是掷弹筒,然后就是步兵密集聚集地眯。

    林凡手上不停,让万式烔团长和他团里的兵大开眼界。

    这个林连长打出去的炮弹像是长了眼睛一样,一枚都没有炸到过自己人。

    全是打在鬼子头上,最绝的是每一次都是打在鬼子试图纠集起来抵抗的点上。

    五大坊凛大队长刚才见到自己的士兵在守军的机枪扫射下不断地有伤亡,但是他还抱有一丝希望。

    用大量的伤亡去赢取最终的胜利,这是值得的。

    只要胜利,没有什么样的伤亡是不可能付出的。

    特别是在其它兄弟大队甚至是联队送上来的炮火轰炸,一下子就让五大坊凛大队面临的压力少了许多。

    守军的重机枪是被重点打击的对象,刚刚已经有好向挺被击中,而暂停了射击。

    就在五大坊凛大队长心中充满希望的时候,一只黑天鹅飞到了头顶上。

    对面的守军不知道用了什么样的先进武器,竟然准确地把所有的炮兵阵地给炸毁了。

    这不是一件好事情。

    这是一件让五大坊凛大队长非常遗憾的事。

    他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因此他立刻发出了命令:“杀及及!”

    并且自己亲自跳出掩体,开始向着城墙上面发起一冲刺。

    如果不乘着现在守军的重机枪还有几挺哑火的时候冲锋。

    等到九挺重机枪全部恢复的时候,基本上就没有冲上去的可能了。

    五大坊凛大队长的临机应变,让远处观战的西光諒太联队也是称赞不已。

    原本双方的距离就已经不远了。

    现在这么一冲,就算是仰攻,也是不到十秒的时候就能够冲上城墙的。

    想到自己的队伍将会再次冲进南京城,并且这一回后面还有足足三千勇士跟着。

    只要前面的这个大队冲上城墙,这南京城就算是被攻破了。

    更远处的第六师团师团长谷寿夫也是这么想的。

    他对传令兵命令:“让第四十联队、骑兵第六联队步兵第十三联队、步兵第四十七联队加快速度,向中华门集结。

    帝国现在需要他们马上从这里冲进去。”

    骑兵第六联队是行动最迅速的。

    他们在接到命令后,快速冲入阵地。

    就算是冲锋的路上,遇到了特种连的炮火轰炸也没有退缩。

    他们无视伤亡,继续向着这处城墙冲过来。

    五大坊凛大队冲刺的速度非常快,就要这个时候从缺口位置同样冲出来一支端着雪亮刺刀的队伍。

    这支队伍除了身上的军装跟自己不一样,再没有什么不一样的了。

    同样的皮鞋,同样的弹弹袋,同样的步枪,同样的刀!

    特种连本来就是一支全日械装备的队伍,现在双方都是端着三八式步枪就在城垛位置拼杀起来。

    拼刺刀!

    五大坊凛大队就从来不虚火。

    远处观战的第六师团师团长谷寿夫脸上带着兴奋的神情:拼刺刀!帝国的勇士从来不虚火。

    六·一八团的万式烔团长,见到特种连的士兵们再一次冲出拼刺刀了。

    不由得大叫一声:“又来了!”

    立刻下令:“冲上去!跟鬼子拼刺刀!”

    特种连现在这个位置是居高临下,拼起刺刀来节省体力得多。

    五大坊凛大队是仰攻,原本冲刺这一段就已经费了一些体力。

    现在气还没有喘匀过来,就遇到了不讲武德的特种连士兵们。

    这些士兵们,从来都是趁你病要你命的人。

    从高处一枪刺出,带着重力加速度地向鬼子第三身上捅下去。

    全长一米七的三八式步枪给了他们非常好的使用空间。

    山田裕上士运气比较好,在刚才的重机枪扫射当中都没有被抽中。

    现在是第一个冲上了城垛的帝国勇士。

    在他面前的是华德泽捅过来的刺刀。

    山田裕上士尽力地把枪刺出去,向左侧往外拨。

    他的本意只是想把这支捅过来的步枪拨出去,然后顺手把刺刀捅进面前这个守军肚子里面去。

    他站得低些,捅肚子就非常适合自己的高度。

    华德泽站得高,捅鬼子的胸口最是顺手不过,他以前是游击队的,这一个月被林凡天天灌输干饭能力就是战斗力的思想。

    配合着每天不停的体能训练,他的力量可是比起以前增加一半。

    现在就是大力出奇迹的时候,华德泽这一枪刺出去,被山田裕这一拨。

    步枪还是按照固定轨迹前送,华德泽全力加持着的这支步枪,力量足,速度快,动作猛。

    山田裕一下子慌了:

    他想到了开头,也想到了结尾,但是不是这样的结尾。

    这不是他想要打开的剧本!

    自己仓促得这么一拨,完全就是蚍蜉撼柱一样,根本没有把这把要命的枪拨动。

    现在山田裕已经没有别的方法了,只能够用自己的胸口去招架华德泽捅过来的这一枪。

    这完全是被动的,根本不是山田裕主动想要这样的。

    只是现在这种样子,主动被动已经没有了意义。

    华德泽捅过来的一枪把面前这个鬼子刺了一个透心凉,然后迅速抽回来。

    这个鬼子还死死地盯着自己,没有倒下去。

    华德泽嫌弃地一脚踢倒:这个鬼子挡了他的路,他还要去捅下一个鬼子呢!

    就在这个时候,特种连的这些士兵们发现自己这些人落后了:

    六·一八团的士兵们这个时候手里端着中正式步枪,大步向着鬼子冲下去。

    他们这些士兵们,竟然排起一排,密集的步枪刺刀雪亮雪亮的,就这么把鬼子向下挤。

    这是什么样的打法?

    林凡一看就乐了:这个万团长的想法还真多。

    这种密集战阵,不就是步兵遇到骑兵的时候使用的吗?

    如果不是自己是军事指挥学院的研究生,在这个时代还真的不容易看出来。

    毕竟林凡这个研究生不是水出来的,是真正的苦读出来的,他对于古令中外各个时代的作战方式,作战兵器,作战方法都是了解过的。

    虽然谦虚一些说是不敢说自己研究透了,至少还是要说上一句,看到过!六·一八团这种密集长枪阵,在这个时候使用出来,真的是太恰当了。

    三层国军士兵,他们手里的刺刀密集地挤在一起。

    从上向下,迅速地向着鬼子冲锋。

    有骑兵利用速度增加力量的意思。

    五大坊凛大队的士兵们在这样枪林逼迫下,不得不步步后退。

    只是这样的斜坡上,后退一步就容易跌倒。

    跌倒就是万丈深渊。

    万式烔看着自己发明的枪林阵,一下子把斜坡上的鬼子赶得落花流水一样。

    心中高兴!

    那些跌倒下去的鬼子,有聪明的直接一路滚下去,离这支士兵远一点,运气好,不被摔死的话,还能够捡回一命。

    那些跌倒就跌倒,还想要爬起来的鬼子们,无论如何也活不起了。

    这些一队队排成行的国军士兵们,根本就不给他们站起来的机会。

    乘他病、要他命!

    并不中介特种连的专利。

    林凡这次没有率领队伍冲锋了,他要操作迫击炮给这些冲出去的步兵们保驾护航。

    特种连的士兵们,还是冲出去。

    六·一八团、特种连都冲出去。

    五四三团的士兵们眼里全是跃跃欲试的神情。

    团长车玉泽感觉这个时候如果不让士兵冲一下,自己就会从这城墙上面跳下去了。

    他大声命令:“兄弟们!跟我冲!”

    跟我冲!

    士兵们听得出来,这是多大的勇气!

    车玉泽团长第一个冲出去。

    不过他们就算是要冲锋,要冲出去跟鬼子拼刺刀,也只能够先冲到缺口处,再向鬼子发起冲锋。

    五四三团的士兵们,一队队、一排排地向着缺口这个位置冲过来。

    原本冲在最前面的车团长,很快就被士兵挤在中间去了。

    五大坊凛大队并不是前来进攻的唯一一个大队。

    在这个大队之后,还有两个大队的鬼子的。

    现在五大坊凛大队进攻不力,另外两个大队的官兵们已经冲上来支援他们了。

    他们这三个大队原本都是步兵第二十三联队西光諒太联队长,见到守军全都从城墙上冲出来了。

    这是一个好机会,只要把冲出来的这些士兵纠缠住,派出一支队伍就能够轻松进载了。

    不只有他是这么想的。

    骑兵第六联队仲住遼太郎联队长也是这么想的。

    他率领着手下一千七百六十九个骑兵,从起步开始,就一心一意想要突袭中华门。

    这个地方以前没有骑兵突袭的条件,现在这个条件有了:

    一是城墙倒塌,战马可以直接跑上城墙,二是守城的士兵们大多娄已经冲出城墙,这减少了许多的障碍。

    仲住遼太郎联队长指向城墙缺口,下达了命令:“不用管那些步兵!直接向城墙冲锋。”

    在他眼里,那些冲下城墙的步兵,就算是得逞了一时,也会被后续赶到的其它几个步兵联队给剿灭的。

    只要自己这支骑兵联队能够把那段城墙占领下来,断了这些步兵的退路。

    看着步兵已经冲出城墙三百米了,鬼子这么多的骑兵向着这个缺口冲上来。

    按照骑兵的速度,最多五分钟就能够站在城墙上来了。

    冯俊雅有些急:“连长!怎么办?要不要让他们回来?”

    林凡笑着说道:“定向炸弹,给老子慢慢炸。”

    特种连从江阴带回来的这种炸弹,回程途中只有五班才使用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