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些玩具大炮表面上油亮油亮的,已经完全包浆了,可以看得出来。 它们的主人是常常拿着它们在把玩的。 近新健太郎把手里这门炮放在刚刚捡起来的位置。 这里是江阴要塞的背后。 在这门炮边上,荻洲立兵师团长又放了两门炮。 又放了几个木人在江阴背面。 荻洲立兵师团长刚刚紧皱着的眉头现在展开了。 他的脸上浮现出来一丝笑意:“从背后进攻!” 荻洲立兵师团长为自己天才的创意得意着。 见到身边的这些参谋们没有一个能够理解的。 智商碾压的优越感觉,让他心里更加高兴。 于是荻洲师团长给手下这群智障们解释: “南京政府江阴要塞设置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封锁长江航道。”他得意地自问自答。 他手下的这些参谋们,心里虽然都知道答案,却没有一个敢于说话的。 现在是荻洲立兵师团长最快乐的时候,谁敢打断? 荻洲立兵师团长继续说下去:“既然是封锁航道,并且是封锁从下游进入长江的航道。 这就决定了要塞的所有火炮都有一个缺点: 它们的目标都是下游,就是南方。 这些炮就算是能够左右移动一些射界,但是是它们的大方向是不会变的。 它们只能够向南面攻击。” 这下子所有的参谋们脸上都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 他们确实都明白过来了。 师团长这是要把主攻方向从正面,改为背面。 背面进攻,能够避开要塞上最强大的炮火攻击。 看着手下这些参谋们佩服的目光,荻洲立兵师团长心里如同饮蜜一样的甜。 大方向已经制定,现在需要的只是进攻: 进攻江阴要塞背后的城市,打下一块不受干扰的进攻场所来。 在江阴后面是武进,这个方向是帝国的第十六师团做为进攻主力。 现在荻洲立兵师团长只能够等候十六师团传来捷报了。 第十六师团的师团长中岛今朝吾从昨天就看到了占领无锡的希望。 江阴要塞甲一炮台的这些士兵们,现在也在兴奋。 他们就这么没有观测员的盲打,竟然把鬼子的炮火给压制住了。 林晓啸连长再一次查看了这门立下大功的加农炮基脚:好基础一辈子! 整个地面还非常稳固,这就让林晓啸连长放心了。 林凡知道鬼子炮兵已经停止了炮击,立刻调整了一下这门大炮的射角。 整个甲一台的这些官兵们,现在看林凡的目光,像是看一个神一样。 这些士兵们怎么也想不明白,大家都是一样的看到了远处鬼子的观测气球,为什么这个林连长就能够用十几枚炮弹,把鬼子的炮兵给压制住了。 这些士兵们心里都清楚:肯定是刚刚自己这门炮打出去的炮弹给了鬼子极大的伤害。 否则鬼子是不会就这么停止炮击的。 打·炮当然是需要技术的,但是最主要的还是给大炮指明方向的那个人啊! 林凡! 神人! 这个神人现在正做着普通人做的事情,退得远远地,等待着这一炮打出去。 又是一声巨响,一枚炮弹呼啸着带着整个甲一台所有官兵们的期望飞出去了。 到底能够不能够中奖,这里的人永远都不会知道。 川内圣郎旅团倒是立刻知道了: 他的刚刚后撤了上百米的炮队中间,一枚炮弹,就在队伍中间爆炸。 这一次伤亡发生,仿佛这一枚炮弹是要把前面那些只炸中了炮,没有炸到人的亏空一次弥补上来一样。 聚集在一起欢呼雀跃,等着看守军的大炮落在空处的第五野战重炮旅团的一部分士兵。 被这枚炮弹给炸得血肉横飞,这一次不但又有一门炮遭殃了,还有一辆牵引车。 几十个正围着大炮做事的士兵,全都被这一枚炮弹给报销了。 这一次让见到这一幕的整个鬼子官兵们不敢再多做停留。 他们恨不得马上就开着牵引车跑路。 只是作为重炮,威力有了,便携性当然就低了许多。 一门炮根本不是十几、二十分钟就可以从战斗状态转换到行军状态的。 川内圣郎旅团长,只能够接受这样的现实: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炮团,被要塞上的守军用一门大炮。 不停地把炮弹扔过来。 这有点像是隔墙扔砖头砸人,气人的是:每次他们都能够砸中。 这才是让川内圣郎旅团长最为恼火的地方。 整个旅团三十门在这里开过火的大炮,竟然被对方炸毁了二十门。 士兵也损失超过三百名,这场根本没有见到面的炮战,第五野战重炮旅团输得干干净净。 这个时候,被第十三师团长荻洲立兵寄与厚望的第十六师团已经精疲力尽了。 第十六师团师团长中岛今朝吾手下的士兵,伤亡惨重。 他的队伍从二十三号开始就陷入了苦战。 到了今天,已经是苦战了四天,虽然这中间上海派谴军总司令松井石根又命令了侧面进攻的第九师团和第十一师团加大了攻击力度。 甚至还把在后方做为预备队的秋山旅团也一起派上来了。 然后整个前线的推进速度还是慢得令人发指。 好在今天,在惠山阵地上饱受重创的重藤支队,经过休整。 又投入了战斗,重藤千秋指挥着队伍向无锡东北十二公里的航安桥发起射击。 这一次他再次受到了上一次一样的教训,重兵进攻的道路被第四军的倚仗着坚固阵地给一次又一次地打回来了。 湾湾步兵第二联队联队长高桥良见到前方进攻不利。 急欲建功的联队长,亲自带着人发起了决死冲锋。 这一次整个第二联队的士兵,再没有敢于面对着守军猛烈火力打击时,向后跑的了。 这些士兵们不得不冒着第四军官兵们从堡垒里面打出来的猛烈弹雨,继续进攻。 国军的火力是猛烈的,堡垒是坚固的,这就让高桥良的步兵第二联队寸步难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