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感谢蕲风的1500起点币打赏,感谢各位书友的投票支持,谢谢) 曾侯乙编钟的急迫被所有人看在眼里。 当问题提出的一刹那间,便有观众打出了答案。 “《广陵散》,也可以叫做《广陵止息》!” “我现在总算是理解什么叫做名士了,这份气度和从容,一般人完全不会具有。” “不说别的,嵇康这一手《广陵散》,真的圈粉!”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对于美丑的判别也是朴素的。 如果某一种艺术只能够被一小撮人所理解,与其说其是艺术,倒不如说是那一撮人为了彰显自身的地位,所搞出来的自娱自乐的产品。 音乐,毫无疑问的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人们接触的最多的艺术形式。 好的音乐,不仅能够得到大众的喜爱,而且还能够长久地流传下去。 就好比《广陵散》,即便过去了千载时光,依旧被人们记得。 因此,当嵇康从容淡定的在刑场之上,弹奏起这一曲《广陵散》之时,便已经折服了无数人。 《广陵散》,取自聂政刺韩王的故事,但是经过嵇康的演绎,曲子中的哀怨之意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旷达与豁然,带有着侠客天生的浪漫情怀,即士为知己者死的崇高情操。 这毫无疑问,是一种极其巨大的进步。 也正是因为如此,曾侯乙编钟才会如此激动。 易泽自是回答道:“此曲名为《广陵散》,弹奏之人是名士嵇康,此时他身遭陷害,将要赴死,临死之前,为世间再弹一曲《广陵散》!” “好啊,好啊,果真名士也!” 曾侯乙编钟眼睛发亮,有些激动的道:“琴声之中,不见哀怨之色,只留英雄气概,一改先前颓唐气象,确实是妙到毫巅!” 说完这句话,曾侯乙编钟老太太又看向其他的姑娘,问了一句:“可都记下了?” “您放心,都记下了。” 听了这话,老太太喜笑颜开,止不住的念叨道:“记下了就好,记下了就好。” 易泽抽空看了眼书页上曾侯乙编钟的满意度,直接飙升到了10%。 “看来胃口还不小!” 易泽心里嘀咕一句,不过也不以为意。 古今名曲有如过江之鲫,能够传唱千年的更是不在少数,满足曾侯乙编钟还是能够做到。 这大概就是守着华夏数千年的宝山,完全不担心会出现什么底蕴不够的情况。 易泽此刻就相当于那个守门人,而曾侯乙编钟,则是上门来求取真经的唐僧。 从华夏这座五千年的宝山之中取出九牛一毛的东西,就完全足以满足曾侯乙编钟的需求。 因为,这座宝山无比的庞大,不仅仅只是包含着音乐,还有其他的相当复杂的内容。 寻常人若是能够得到其中沧海一粟的内容,便足以受用一生。 在连续得了两首曲子之后,曾侯乙编钟还是不满足,像是一个孜孜以求的学生,继续问道:“得了两首乐曲,皆是人间数一数二的佳作,老身也本该知足,但音乐之路,浩渺无穷,老身厚颜相问,可还有乐曲,要教与老身?” 易泽看着自己还只有百分之十的满意度,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当即顺坡下驴,继续道:“诸位前辈有如此好学之心,晚辈实在佩服。请前辈勿要如此,晚辈不过是借花献佛而已,当不得前辈如此姿态,既然前辈想听,晚辈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一个想教,一个想学,简直是一拍即合。 当即易泽也不再犹豫,手一挥,画面一变。 刑场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处古战场。 萧瑟秋风,肃杀,森冷。 营地之中,旗帜招展,止不住的颓丧气息。 这是项羽所在。 曾经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此刻显露出一股子暮年之气,仿佛是一个垂垂老矣的帝王。 观众们眼见如此情景,直接便将曲名说了出来。 “这是四面楚歌啊!” “《十面埋伏》!项羽兵败垓下,刘邦用计涣散其军心!” “成王败寇,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终于要迎来自己人生的最后一幕了。” “你们听,是琵琶的声音!”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