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苏东坡临走时,主持和尚请他题副对联。 苏东坡胸有成竹,含笑挥毫,顷刻书就: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既答应了和尚的请求,又满含着讽刺意味。 而有的故事,则将苏轼正直的性格展露无遗。 苏东坡被贬岭南为官,一日无事游山,只见一个小和尚跪在庙门口眼泪汪汪,十分奇怪,忙问小和尚因何如此? 小和尚哭诉道,因为他在点灯时不小心将灯盏碰翻在地,打碎了。 老和尚不但打了他,还罚跪庙门口三日。 苏东坡一听很气愤,便走入庙内去见方丈。 庙中的方丈一听说是当朝才子苏学士来访,喜出望外。 苏东坡一进庙门,那老和尚就百般奉承,死乞白赖地央求苏东坡留个手迹。 苏东坡对这个方丈十分憎恶,但为了使庙门口那个小和尚不再受苦,他答应了老和尚的请求,说:“写字可以,但必须请庙门口那个跪着的小和尚前来为我磨墨展纸。” 老和尚一听,立刻满脸堆笑,连声答应说:“阿弥陀佛,老纳遵从吩咐。” 小和尚磨好墨,展开纸,苏东坡奋笔疾书,一幅对联一挥而就: 一夕化身人归去,八千凡夫一点无。 时隔不久,佛印云游来到此山,见了对联捧腹大笑,问老和尚:“这幅对联原是两个字谜,你没猜出来吗?” 老和尚连忙追问是什么意思,佛印要过纸笔,挥毫写了两个字,拂袖而去。 死秃! 因而很多时候,没点文化连被人骂你都不知道。 这些故事是真的,还是假的? 大抵很多都是后人杜撰出来的罢了。 与苏轼相关的故事非常多。 基本都会牵扯到佛印和苏小妹的身上。 比如说苏轼觉得自己心境圆满,八风不动。 而佛印只一句“放屁”便崩了苏轼心境。 又比如苏轼嘲讽佛印像一滩牛粪,而佛印并未争辩,只说苏轼在自己眼中便是佛祖。 回去之后苏小妹解释,佛门讲究明心见性,心是什么看待事物就是什么,狠狠地压了压苏轼的气焰。 有意思的是,这些故事中,苏轼大抵都是不太聪明的那个。 一般都会被苏小妹压着打。 或许这就是后来人,对于那个从未露面的苏小妹的喜爱。 但就是这些并不复杂的小故事,将苏轼隐藏在迷雾之中的面容逐渐地还原出来。 他不是高坐神坛,俯视众生的天才文人。 他是一个有血有肉,与普通人有着相同欲望的苏东坡。 正因为如此,苏轼才这么让人喜爱。 如果说李白是仙,一生都潇洒不羁自由散漫,连死去,都是捉月而亡; 如果说杜甫是圣,忧国忧民,即便自身贫苦不堪,也依旧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那么苏轼,毫无疑问的是一个普通人,他走在尘世,从挫折中爬起来,一步步走着,向光而生。 这便是苏轼,这就是为我们熟知的东坡先生。 诚然很多人已经逐渐的无法背诵他写下的全篇,但闲暇之时,总能够吟诵一两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像这样的诗词,还有很多。 他的才华,他的抱负,他的人生态度,已经成为了中华文化中一颗闪耀的明珠。 历史无法重来,而苏东坡,也只有一位。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