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毫无疑问,苏轼身上笼罩着的那一层神性,经过易泽这么一打岔,已经逐渐的剥离。 他不再是那个高在云端的苏子瞻。 他是一个同普通人并无二致,有鼻子有眼的苏东坡。 无形之中,观众与俗世的距离拉近了。 那种疏离感逐渐的消失,留下来的是一种亲近的感觉。 人对于历史人物,特别是那种出名的历史人物。 在很多时候,都心怀敬畏。 这很正常。 因为在这些人物的身后,历史的厚重感足以将所有人压得喘不过气来。 提起苏轼,总是能会想到他在文学上创造出的惊人成就。 这种一般人达不到的成就,足够让苏轼同普通人之间疏离开来。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不可否认,苏轼有神化的趋势。 而易泽做的,则是将逐渐神化的苏轼,还原成一个有血有肉、有世俗的欲望的苏东坡。 那些民间流传着的,与苏轼相关的小故事,毫无疑问,也是百姓拉近与苏轼距离的方法。 比如说: 苏轼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 正举杯畅饮间,苏东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语。 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抛入水中。 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 苏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的下联是: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毫无疑问,佛印是有关于苏轼故事中出现的最多的一个人物了。 与他相关的还有许多。 一日中午,苏东坡去拜访佛印。 佛印正忙着做菜,刚把煮好的鱼端上桌,就听到小和尚禀报:东坡居士来访。 佛印怕把吃鱼的秘密暴露,情急生智,把鱼扣在一口磬中,便急忙出门迎接客人。 两人同至禅房喝茶,苏东坡喝茶时,闻到阵阵鱼香,又见到桌上反扣的磬,心中有数了。 因为磬是和尚做佛事用的一种打击乐器,平日都是口朝上,今日反扣着,必有蹊跷。 佛印说:“居士今日光临,不知有何见教?” 苏东坡有意开和尚玩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说:“在下今日遇到一难题,特来向长老请教。” 佛印连忙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岂敢,岂敢。” 苏东坡笑了笑说:“今日友人出了一对联,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在下一时对不出下联,望长老赐教。” 佛印不知是计,脱口而出:“居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今日怎麽这健忘,这是一副老对联,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馀。” 苏东坡不由得哈哈大笑:“既然长老明示磬(庆)有鱼(余),就请让我就来大饱口福吧!” 有意思的是,佛印还是个酒肉不忌的和尚。 耳语王安石之间,同样有着有趣的事情。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王安石同行,偶见一房子根基已动,一面墙向东倾斜。 王安石出上句以戏东坡:“此墙东坡斜矣!” 苏东坡仰头大笑,即吟下联反讥王安石:“是置安石过也!” 两人颇有些针锋相对的感觉,也恰合了两人之前的关系。 至于其他的故事,则多出来一女子。 苏小妹! 史料记载苏轼的确有一个小妹,只是可惜年幼夭折。 因此后人流传故事中的苏小妹,大抵只能是杜撰出来的。 秦少游娶苏小妹时,被一难再难,及至新房门口,苏小妹再出一联:闭门推出窗前月。 秦观思索良久不得下联,苏东坡有心相帮,在远处拾一石子远远丢进湖中,秦少游受到启发,冲口而出:投石冲开水底天。 以及苏小妹择夫: 据说,苏小妹为了找到如意郎君,曾以文选婿。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