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直接写我家门前有两棵枣树不就行了? 当然,鲁迅先生这样写自然有他的用意,只不过他不曾明说,因此后人也只能够连猜带蒙。 至于正不正确? 谁知道呢。 或许就是单纯的以先生自己的视角看过去,先看到了某某,再看到了某某。 硬要扯很多,也能够扯出来。 比如说:院子外边有两棵树,先说一棵是枣树,那么读者会以为院子外面有其它的东西,但是其实没有其它的,也还是枣树。体现了孤寂、单调的情感,还有对这种单调状况的无奈。渲染了一种孤寂悲凉的气氛,也引导了全文的主要氛围。 标准答案,能拿高分。 因此说来,一篇文章,在作者书写出来之后,它的含义,便脱离了作者本身。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还记得那一条眼中闪着诡异的光的鱼吗? 因此新党想要从苏轼曾经的文章之中断章取义,太简单不过了。 挑出几句,而后说他是这样的意思。 是对皇帝不忠,对社稷不满。 皇帝也是人,特别是宋朝的皇帝,没几个是贤明的主,大抵才能品行也就是个一般的水准。 所以,满朝文人,都在说苏轼的坏话,都在说苏轼如何如何,皇帝心里也慌。 别看皇帝龙袍加身,万人之上。 但是绝大多数皇帝,都没这样的魄力,去驳斥满朝官员。 不敢,也不能。 因此,苏轼上任三个月后,就被御史台的官吏逮捕,押解京师。 其中受到牵连者,达数十人。 这也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 毫无疑问,这是小人的胜利。 …… “四年之后,好像就是乌台诗案了吧?” “是啊,因为新党的小人行径,苏轼锒铛入狱,几经生死。” “优秀的人总是会受到妒忌,就好比你们羡慕我的颜值一样。” “啊呸,歪瓜裂枣,可敢报上名来?” “谢邀,本人吴彦1祖!” “彦祖你也看节目啊,我是胡1歌啊。” “靠,两个臭不要脸的!” 画面之中,易泽越过篝火,继续往前走。 星月灿烂,光辉洒落世间,却留不住易泽的背影。 斗转星移,世间变化。 易泽没有停顿,直到一座监牢之前。 这里有着重兵把守,但同样无法阻挡易泽的步伐。 走进之后,监牢之中冰冷的环境,让观众心头为之一颤。 “我的天啊,这监牢怎么如此的真实?我感觉浑身直发冷。” “阴暗潮湿,处处都透着衰败。” “心疼东坡哥哥,这样的环境怎么熬下来的?” “该死的新党,竟然把苏轼抓到这样的地方。” 牢狱之灾,无可避免的到来。 监牢之中,苏轼脸色有些灰败。 身上多了许多伤痕。 “天啊,还动刑了!” “说好的刑不上士大夫呢?” “心疼苏轼。” 此时苏轼的眼中有着些微的惊惧,以及对人生的怀疑。 他不清楚自己到底犯了什么错误。 即便是受刑之时,他也只能一只念叨着那一句。 “我无罪!” 是啊,谁都知道苏轼并没有什么罪行。 但明眼人也都明白,皇帝的怒火已经被一群小人给挑拨起来。 有没有罪,很重要吗? 易泽站在监牢之外,看着里面有些颓废的苏轼。 “先生,你可知罪?” 一句话,苏轼抬起头颅,仔细的看了一眼。 “是你啊。” 苏轼挣扎着站了起来,踉踉跄跄的来到易泽面前。 眼神之中,有着哀伤。 但依旧坚定。 “我无罪!” 他的呼吸声有些急促,声音有些虚弱,但是意志依旧坚定。 就像是一头骄傲的凤凰,不肯地下自己的高傲的头颅。 “这就是文人风骨吗?” “宁死不屈,宁折不弯,好样的!” “硬骨头,这才是值得学习的榜样。”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画面之中,苏轼大睁着眼睛,死死盯着易泽,显得有几分倔强。 他的手扶着监牢的木栏杆,身体微微颤抖着。 “若是不认罪,就要死!” 眼见如此倔强的苏轼,易泽忽的开口。 生死之间,苏轼会作何选择? 这一句话,让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历朝历代,嘴上说着无惧生死的人太多了。 但是当真正面对生死之时,能够遵从从前志向的,还能有多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