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为后代造绿洲-《对话古今:我打造节目,国宝有灵》


    第(2/3)页

    会议厅中,当易泽说出呈交答卷之时,郑士成的眼中冒出赞许之色。

    做节目最忌讳的就是因循守旧,一个模式用到底。

    如果这一次易泽再重复一个三问三答,或许依旧会有一些节目效果,但是人们的新鲜感就会下降,对下一次节目的期待感也会随之下降。

    而且沿用三问三答的模式,也不符合这一期的国宝。

    《论语》不是四羊方尊!

    作为中华传世典籍,《论语》中能解读出来的思想十分丰富,而且大家也都有所了解。

    这种情况下再去安排什么三问三答,就显得过于刻意,反倒不美。

    如今,易泽带着孔子,往来于后世,亲眼去看后世取得的成就,既能将后世繁华之景呈现在孔子面前,也变相的表明,后世之人,对《论语》有很大研究!

    一举多得!

    郑士成的脑海中念头转动,看向直播的眼神也愈发的满意。

    这一次,易泽没有让他失望!

    而此时,直播间中的画面已然开始转变。

    地势逐渐的拔高,山峰苍翠,树木葱葱,一派自然之景。

    这里是大亮山!

    华夏山川宝地,数不胜数,人们所熟知的名山大川,大多是如黄山泰山这般,而鲜有人知这些低矮的小山包。

    此处,原本也是默默无名,如同其他的小山包一般,但因为一个老人,它的名字开始广为人知。

    易泽引着孔子,走入树林之中。

    鸟叫蝉鸣,山风拂面。

    孔子心有不解,问道:“为何要来此处?”

    “夫子,这是第二份答卷的一部分。”

    易泽笑着回答,而后指向前方,又道:“夫子那个时代,树木很常见吧。”

    “是啊,山高林密,树木比这些要大很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夫子您可能不知道,这些山,在几十年前,还是一座座荒山。”

    “荒山?所以这些树木,实在几十年之间,长起来的?”

    孔子伸手摸了摸树干,只觉得其内生机勃勃,目光中微微有些震动。

    他少时贫贱,自然知道砍树容易种树难,一棵树想要砍伐,实在是简单不过,但想要种活一棵树,难度胜过砍树千百倍不止。

    “夫子您请看,这是这座山之前的模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