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对所谓“内线人士”抛出的消息,要小心对待-《股票作手回忆录》


    第(1/3)页

    无论什么时候,股票投机都会存在。没有人希望它消失。投机有危险,但是投机不会因此停止。就算人们能力出众、经验丰富,依然有判断错误的可能。不可预测的事情也许会发生,小心翼翼制订的计划也许会失效。自然灾害或气候条件都可能酿成悲剧,你自身的贪心、虚荣心、恐惧心理或无法控制的欲望,也都可能酿成悲剧。股票投机客要对抗那种被你称为敌人的东西,还要摒除一些做法,对抗那些无法在正常情况和商业状况下站住脚的罪行。

    对比25年前我刚到华尔街时经常经历的一些事情,不得不说,现在许多地方已经好转。再也见不到老式的证券公司,不过,假冒的证券公司生意还是那么好,给那些希望迅速发家的人造成很大危害。证券交易所表现得非常好,把这些骗子揪出来,还责令每一个会员公司严格奉行规则。如今,那些健全的法令规则和限制已经得以被严格执行。不过,罪恶依然存在,还有许多可以改进之处,这并非因为道德水平不高,而是因为华尔街根深蒂固的保守习气。

    想从股票投机中赚钱,一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今更是越来越难。不久前的交易者对挂牌上市的所有股票几乎掌握了一些操作性很强的知识。1901年,摩根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推出美国钢铁公司,是由一些比较小的联合公司合作组建的。当时,证券交易只有275只股票挂牌上市,大概有100只没有上市的地下交易,其中有许多不需要你去弄明白的股价,这些都是非常小的股票,也可能是不重要的股票,或保证股,交易不够火爆,所以很难激发大众的投资兴趣。其实很多股票一年内都没有任何交易。如今,大概有900只股票正常挂牌,600只股票在当前这种火爆的市场中交易。另外,老式的类股分类更容易追踪。当初类股非常少,资金也非常少。交易者希望看到的新闻涵盖的范围也不够大。你可以交易所有股票,所有行业几乎都可以挂牌上市。只有耗费更多时间和更多精力,才能及时获得消息。对明智操作的人而言,这一点让投机变得困难重重。

    有几千、几万人做股票投机,但是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从中赚钱。大众常常沉迷于市场无法自拔,从这方面来看,可以肯定大众常常是赔钱的。无知、贪心、恐惧和奢望,这些都是投机客致命的敌人。这些敌人是人身上的兽性,世界上的每一个法规制度和每一家证券交易所的规则都不能将其消除。认真制订的计划会被突发事件打破,就连内心平和的经济学家或乐于助人者对这种事情也无可奈何。故意误导大众的信息,不同于直接的明牌,可是也会给人带来损失。这是一种更狡诈、更危险的敌人,因为这种消息经常用各不相同的伪装和遮掩传递给股票交易者。

    普通大众的交易往往依据明牌或谣言,有时是语言形式,有时是文字形式,有时是直接的明牌,有时是间接的明牌。面对正常的明牌,你无力抵抗。比如,你的一位挚友真诚地对你说他做了什么,交易了哪些股票,好心建议你,希望你变得有钱。假如明牌是假的,你能做什么呢?正如不被假金块或假酒侵害,大众与报明牌的专家或骗子对抗,也得到相同程度的保护。有时大众与典型的华尔街谣言对抗时,根本得不到保护,也得不到补偿。在大量出售证券的自营商、作手、内线集团和个人各种方式的协助下,他们得以用最好的价位,把手中多余的股票卖出。多头消息通过报纸或大盘走势传播,这是最要命的东西。

    阅读每一天的财经版,你都能惊讶地看到,报纸刊登了很多声明,许多都有半官方性质的暗示。大众普遍认为这是一些很有威信的人,因为他们有的是地位很高的内线人士,有的是声名显赫的董事,有的在公司担任高级职务,有的是权威人物。我从下面这些报纸中随便选一条,读给你听一下:“银行业领袖声称,空头市场还没有到出现的时机。”

    这句话果真是一位银行业领袖说的吗?如果真是,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为何不把自己的名字刊登出来?难道是因为担忧自己的名字刊登出来会赢得大众的信赖?

    还有一条消息,关系到一家交易非常火爆的公司。这一次,提供明牌的是一位声名显赫的董事。假如真有这个人,那么在这家公司中,几十位董事中的哪一位说的?很明显,既然不知道姓名,造成的任何损失都不能推到任何一位董事身上。

    股票交易者要研究各个地方的投机,还要考虑一些和股市游戏相关的事实。交易者要想出获得利润的方法,还要想出预防赔钱的方法。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这两样应该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你最好牢牢记住,个股每一个上涨走势中都伴随着某种形态的炒作。内线人士发起这种上涨走势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把股票以一种赚钱最多的方式卖出。证券公司中的顾客往往认为,假如他能找出某只股票上涨的根本原因,就算得上一个寻根究底的聪明人。作手肯定要故意寻找一种方便出货的方法,解释这种上涨趋势。我坚信,假如主管机关下发通知,严禁刊登任何不明人士发出的利多声明,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大众的损失。我所说的声明,是指那些故意引导大众买进或持有某种股票的声明。

    那些使用不署名董事或内线人士权威的文章,大部分是在误导大众,向他们传播不值得信赖的消息。由于大众坚信这是半官方的声明,觉得它可以信赖,所以每年都要赔几千、几百万美元。

    比如,一家公司的某种业务非常冷淡,它的股票无人问津。报价也许是这只股票真正价值的象征,也许意味着普通人对这只股票真正价值的态度。假如股票价格太过低廉,看到这一点的人会选择买进,促使价格上涨;假如股票价格太过昂贵,那些明白内情的人会选择把它卖掉,促使价格下跌。假如这两种情况都没有出现,它也就不会被人谈论,大众将不采取任何措施。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