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袁绍的建议-《这个三国很核理》
第(2/3)页
到时候,那些阉宦还不得趁机进谗言,在陛下面前说我何进是无能之辈。
“大将军,其实还有一人可用。”
袁绍又思索了片刻,这才开口说道。
“本初,你说的是何人?”
“东中郎将,董仲颖。”
听袁绍说起董卓,何进如梦方醒,连连点头道:“本初言之有理,某怎么把他给忘了。”
此事的董卓,官拜东中郎将,手下有足足三万将士,正屯兵在右扶风,恰好距离西河不远。再加上董卓有极强的功名心,对于朝廷的讨贼任命,绝对不会拒绝。
而袁绍之所以举荐董卓嘛,自然也是有着自己的小心思。
董卓年少时尝游羌中,为人仗义又膂力过人,引得羌人颇为敬畏。等步入仕途之后,在凉州三明之一的张奂手下任职。
但建宁二年,老上司张奂罢官去职,归居乡里。而董卓作为铁杆部下,自然也遭连坐免官。
此时的董卓人到中年,又遭免官,正是前路迷茫之时,时任司徒的袁隗对其抛出了橄榄枝,要征辟董卓为官。
董卓一把抓住了这个机遇,投身到了袁氏门下。
可以说,董卓能有今日的成就,都离不开袁隗在背后支持。
而袁氏对董卓,可谓是有知遇之恩。
当然,虽然最后董卓报恩的方式比较硬核,直接族灭了袁氏……
但是就现在来说,袁氏对董卓还是比较信任的,仍旧当他是门下爪牙。
见袁绍举荐董卓,原本想反对的袁术也没了理由,只得一言不发。
何进高兴过后,又犯了难:“只要要董仲颖出兵的话,这钱粮又从何处调用?”
袁绍答道:“大将军无虑,可令董仲颖攻破反贼后,自取于贼。”
此言一出,堂内众人面面相觑,都默不作声。
所谓自取于贼,就是得到的战利品董卓可以自行处置。
但这些叛乱者,正是因为活不下去了才会造反,哪里有什么钱财。
所以,这自取于贼之法,到最后,大多会变成自取于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