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我说,本朝的财政就是个渣!(上)-《大顺小吏》


    第(3/3)页

    汪置的三观被震得稀碎,还能这样?

    “这...这?这些债券谁去卖,谁来买?”

    “银行啊,就是泰西国的票号和钱庄。五百万两债券卖出,给官府四百五十万两银子就好了,余下的就是银行的好处。”

    “买的人多了。因吉利和珐兰西两国的百姓商贾,还有泰西其它各国的官民,觉得这债券有利可图都可以去买。”

    “那...这些买的人不担心吗?要是因吉利和珐兰西官府没钱还,还赖账怎么办?”

    “债券以两国未来十到二十年的赋税收入为抵押,这点还是有保障的。要是因吉利和珐兰西谁起了坏心,敢赖账不还。大家上当只上这么一回。等下回强敌犯境,你再想筹银子,那就没人理了,你连个铜板都凑不到,只有等死。”

    “这样啊...”汪置低头想了一会,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既然这因吉利和珐兰西都能如此筹银子,那为何还一国强一国弱?”

    这家伙,脑子转得好快啊。要想忽悠住他,得要拿出些真本事来。

    “因为因吉利筹集银子的成本比珐兰西低得多。”

    岑国璋点出了关窍。

    听到这里,不仅汪置,就连一直在旁边听着,开始不当一回事,可越听越入神的顾光庸和郑若水,也跟尝到腥的馋猫,欲罢不能,眼睛瞪亮地等着下文。

    “开始时因吉利和珐兰西不分输赢,两边胜数差不多,大家筹银子的成本差不多。两国官府都背了一屁股债务,因吉利想办法开源,甚至官军扮强盗去抢其它国家的商队。”

    “而珐兰西骨骼清奇,他们的国王不想着开源节流,还往死里花钱,办个宴会就几万两银子。实在没钱了,居然敢拖欠,甚至试图赖账。”

    此时的岑国璋就像茶馆里的说书先生,汪置三人就是听入迷的听众。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