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覃北斗的算盘-《大顺小吏》


    第(2/3)页

    都是自己人,覃北斗也不用那么谦逊了。

    “闻礼兄,你说这次迎接两位神仙,修建玉清殿,泰山祈福,修葺开元宫,花了多少银子?”

    袁可立想了想,他总领过豫章一地民政财赋,对钱粮度支心里有些数。

    “没有五十万两是打不住。”

    “满打满算,十八万两。”覃北斗低声说道。

    “这么少?”袁可立满脸的惊讶。

    “迎接两位真人回京,花费得钱财不多。这两位是真正的神仙,不贪慕凡俗荣华,只求功德修道。连泰山祈福一起花了五万多两银子,修玉清殿花了五万两银子,石料木材挪用的广信府府城扩建底子,工匠调得洪州等地的工匠营。这几处就省了一大笔。”

    “开元宫花费你是知道的,六万两打住。其余七七八八,零零碎碎的,合在一起十八万两。”

    “开阳兄殚精竭虑,确实不容易。”

    “兄弟我接差事前,皇上有交待,事要办好,又不能太铺张浪费了。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尽力做好本分之事。”

    “自先皇年间,朝廷国库枯竭,赋税是入不敷出,年年是寅吃卯粮,拆东墙补西墙。皇上入继大统,励志图新,提倡简朴。又得开阳兄执掌户部,开源节流,终于让国库有了盈余。”

    覃北斗摇摇头道,“话是这么说,可是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国库现在有了点银子,可是花费的地方更多。”

    扳着手指头,覃北斗开始算起帐来。

    “宫里面,自从正弘元年,按照祖制给后宫嫔妃们添了一次首饰头面。按规矩是三年添一次,到现在已经四年多,再不添置,真说不过去了。所以这二十万两银子省不掉。”

    “漕运,从前朝开始,沉疴积弊,病入膏肓。一百石粮食从东南起运,到通州大仓,还剩下五十石,已经是祖宗保佑,上天开眼。京城、直隶,几十万张嘴巴等着这些米下锅。实在耽误不起。”

    “正弘元年内阁合议,疏通津沽到通州的北运河,再疏通西河,连通北运河,为海运做准备。可是两三年过去,内阁咨文下了十几份,就没有动过一锄头。后来还是昱明公,改任工部右侍郎,找了机会以工代赈,以数万直隶灾民,疏通了北运河。”

    “昱明公开了头,总不好不做了。于是朝廷开始了西河工程,工期两年,需要一百万两银子。”

    “开阳兄,开海运不是众说纷纭,没有最后定夺吗?”

    “开海运已经是大势,这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朝廷顾忌的是运河上二十多万漕丁。一旦改了海运,运河的活少了,这些漕丁要被裁撤近半,会闹事的。”

    “开阳兄知道这里面的关窍啊。”

    “怎么不知道啊!那条运河,原本是我大顺朝的大血管。可是趴在上面吸血的人太多了,已经不堪重负了。不革新除弊不行啊!”

    袁可立也忍不住长叹了一口气。

    他想起从豫章回京时,路过两淮、鲁西运河段时,看到那些什么香教、白莲教、天道教,群魔乱舞,侵蚀地方,跟漕帮漕丁牵绊极深。要是漕丁闹事,这些妖教响应,怕是一场祸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