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招揽人才(下)-《大顺小吏》


    第(2/3)页

    岑国璋觉得意犹未尽,又补充道,“白石兄,比如说有一家商号专做丝茧,他们与星子湖周围十几个县的丝茧大户熟悉,互相信任。于是能够得到这些大户手里最好的丝茧,甚至可以先付一部分货款,等卖出去再付余款。”

    “同时,这家商号认识两浙、江南的绸布大老板,丝茧运到江宁,他们就按市价全收,当场现结。白石兄,我们就可以说,这家商号就掌握着丝茧渠道。”

    顾光庸眼睛闪烁着兴奋的光彩,“大人,你这个渠道,就把经商的术全点出来了。只是这个丝茧渠道,需要长年累月与丝茧大户,与绸布大老板打交道,诚信为本,获得了他们的信任,这个渠道才算是真正的通畅。”

    岑国璋哈哈一笑,“没错,白石兄说得没错,获得信任,就能够降低成本,获得相对的优势。其实建立渠道还有一种,算是信任的一种,老字号。”

    “老字号!”

    “对,老字号也是靠长年累月的诚信积累,使得大家都相信它。比如在豫章,大家买胭脂认瑞孚联,买绸缎认长乐号,买金银首饰认凤舞天,觉得这些字号是各自行业中的佼佼者。又比如说江夏隆利昌号的汇票,在荆楚、江汉和豫章,大家都认。为什么?因为大家觉得它家大业大,不担心倒闭,它的汇票,随时都可以兑换到现银。”

    “这就是品牌!它是信任非常高端的表现。”

    顾光庸站了起来,激动地说道:“想不到大人对商道也如此透彻地了解,这些话都说到在下的心窝里。”

    宋公亮在旁边笑呵呵地说道:“既然大家志趣相投,就更值得合伙做生意了。”

    顾光庸也笑了,他想了一会说道:“大人,恒源通大掌柜一职,我当仁不让。只是四成份子太多,我那广利号,值多少钱,在下心里有数。”

    “白石,广利号不值钱,但你这个人,就值这么多分子!”

    顾光庸觉得一股名叫“士为知己者死”的情绪,从心底泛起,把他的胸口塞得满满当当,几乎要炸了。

    他自负有经商天才,也曾经去韩府、乐王府等贵门大户自荐过。可惜,连门房那一关都过不了。后来又退而求次,帮尤得贵打理商号,否则的话,凭借他的那点智商,怎么可能在五年间生意做到遍及江州府,还“略有盈余”?

    可惜去年年初,因为经营理念分歧,顾光庸跟尤得贵彻底闹掰了。顾光庸守着一家广利号,看着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

    突然间,新的县丞,赫赫有名的岑青天找到他,想聊聊经商的事情。一番深谈下来,顾光庸发现,自己说的东西,这位断案如神的岑青天居然都能听得懂。中间穿插着几句,确实字字珠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