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正式北迁-《逆流启明》


    第(1/3)页

    一场规模宏大的祭祀后,也就意味着南京短暂充任几年国都的时光,再次结束。

    据内阁估计,包括京营、六部九卿,五军都督府等官吏、家属,合计约莫十五万人,都将迁移至北京。

    六部九卿衙门倒是陆陆续续走得挺快,最后今剩下六部尚书,以及内阁、参谋司等寥寥百余官吏陪同在皇帝身边。

    “陛下,据姜留守统计,北京城丁口百姓这些时日陆续回流,已至四十三万,迎纳咱们这些人,绰绰有余。”

    阎崇信开口说道,脸上浮现一丝不舍,江南烟雨,柔情似水,这种钱粮不缺的日子,怕是很难再碰上了。

    “漕粮呢?太仓中储备多少粮食?”

    皇帝对于人口问题倒是不在意,崇祯末年流失了大量百姓,加上瘟疫横行,这点容量轻而易举。

    只要粮食足够,就能支撑再多的人口。

    “海运奔波半载,北京城外的太仓,已储备近九百万石粮食。”

    “而南京城外,今年夏粮还剩下八百万石左右,年底前足已运至北京了。”

    运河经过明朝两百多年运转,已经体系完全,漕船万艘,漕军更是以十万计,几乎半年间就能运转四五百万石的漕粮。

    运河附近设有临清、徐州、通州等大量屯仓,蚂蚁搬家,接力运载,可谓是汇集了古人极大的聪明才智。

    如今更是添加了海运,两个月就能一个来回,运力凭空增添了一倍,若非需要周转人员物资,南方的这些粮食早就运完了。

    “那些军械司旗下的工厂,可搬迁顺利?”

    皇帝对突然对首辅赵舒问道。

    无他,根据之前的分工,首辅负责户部和工部,他的话语权最大。

    “禀陛下,军械司工厂倒是搬迁的顺利,如被褥、木料等,倒是无虞,唯独铠甲、火炮等,却需要水力,而北方的水利,不及南方甚多……”

    明军的后勤对于这个时代的清军来说,可以算是碾压,得益于皇帝的管理,其细分下很是碎片化,标准化。

    军械司旗下也因此建立了一系列的工厂,如被褥厂,皮靴厂,钢铁厂,火炮厂,火枪厂,火药厂,手弹厂,铠甲厂等等。

    每个工厂,都有厂长负责,参谋司统筹规划,户部拨款,军法司监督,工部施行,可谓是步骤分明。

    而五军都督府,则真正意义上成了挂职部门,大佬的荣养院,与督察院一般无二。

    名义上的最高统帅部,但却无实权。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