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赞美以及弘扬大梁王朝! 没错,王师范其实并不需要做什么,只要他还活着,并多说几句梁国的美话,让那十万的平卢降兵不搞事情,并让平卢诸州的百姓稳稳当当的过日子就行了。 当然,如果能发挥王师范的大儒身份,让天下士子稍微归心那就更好了。 于是朱友宁将王师范叫过来以后,便道:“王老将军,你在平卢广泛推崇儒学,在淄、青、齐、海、登、莱、沂、密、濮、徐、兖、郓、棣等州,应该有很多士子称你为老师吧?” 王师范沉吟片刻,神情凝重地作揖道:“老夫这点虚名,倒是没那么大的影响。” 朱友宁瞥了他一眼,“王老将军不必谦虚,这样只会徒费时间,我是喜欢高效率的人。” 王师范只好点点头。 朱友宁又道:“本王听人说,朝廷者,天下之本也,人君者,朝廷之本也,始即位者,人君之本也。其本始不正,欲以正天下,其可得乎?懿、僖、昭当唐政之始衰,而以昏庸相继;乾符之际,岁大旱蝗,民悉盗起,其乱皆因懿、僖、昭三位唐君之昏庸无能,这天下确实应当禅位与梁。” 王师范的眉头已经紧皱起来,神色有些严肃。 或许他已领教了朱友宁说话办事直率痛快的作风,此时已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果然王师范喃喃道:“殿下所言极是,可自古亡国,未必皆愚庸暴虐之君也……” 朱友宁听出了王师范的言下之意,他是在为昭宗皇帝雪名。 确实,唐昭宗比唐懿宗、唐僖宗要强了点,不是那么的荒诞昏庸,但这又如何? 于是朱友宁立刻毫不顾忌地打断王师范的话,说道:“王老将军打了一辈子仗,胜少败多,可知为何?不思变!还又当又立!你追杀唐昭宗派来的顶替你平卢节度使之位的崔安潜的时候,你怎么不想着唐昭宗的好?为什么不向唐昭宗表忠诚,直接把节度使的位置让出去?” 王师范心思被戳破,脸顿时憋红了。 王师范无法反驳,他确实不是忠臣,只是人物形象营造的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