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横行四野-《三国之凉人崛起》
第(2/3)页
他们在这里,不是为了统治,而仅仅是为了数其一面旗帜,告诉天下人不要觊觎这块土地……因为这里姓马。
比较而来,情况最好的竟是凉国外姓大臣中文不成武不就的青州刺史杜畿。初至青州,杜畿引五千兵马于北海郡淳于邀纵横江海的海贼管承,许以翻江校尉之职,后亦征其弟,曾强攻北海为刘备所败的黄巾余党管亥为重甲校尉。虽招降二贼,有悖杜畿的名声,却获得了强大的兵力援助,使青州诸郡江流陆地布满凉国旗帜,由因凉国在冀州强大的兵力部署,使得州中反对杜畿的人很快畏惧其兵势而外逃……又纷纷被杜畿埋伏于各州接壤之地的兵马所杀,对方言说青州兵患。
因为杜畿此时行事作风不似寻常重臣,随后更是一面严明发令一面陆续招降流亡各地流寇盗匪、黄巾余党,很快就使得杜畿在青州站稳了脚跟。
渐渐的,青州反抗他的人越来越少,跟从他的人越来越多。青州千里之地凡是能够被人叫出名号,或是曾与正规军打过比较优秀战争的匪徒皆被杜畿招募并以其能力向其表功请官。不过半年便向马越请了十六部曲军侯,四个校尉。
而对于归属凉国仍旧作奸犯科的军侯屯长,则大多被杜畿施以手段,先挑拨其与军中别将的关系,随后再以军法处置。当然,这其中也有不太公平的地方,若是管氏兄弟的亲信,杜畿便会对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仅仅是敲打管承与管亥而已。
就这样,半年之后,青州可谓完功,全境易旗兼得兵力雄厚,足可为冀州之翼。
……
凉国凉州,彰山英灵祠。
彰山上这二十年来模样大变,在没有柴夫能够轻易地提着柴刀上山打柴。单单是山脚下豢养着三千匹凉国战马的彰山马场卫兵便不会让任何人步入这附近方圆十里之地,更何况为了彰山英魂祠还专门指定为汉阳郡的兵马操练地点,陇都外的东西大营兵马将军都是这里的常客。
这里是凉州除了陇都与张家川之外兵马防备最高的地方,因为这里存放着自凉州姓马起所有在这个旗号下阵亡的军士尸骨。
陇都有小儿歌曰:凉山为彰,八万士殇。
这里是马越的英灵山,也是凉国的立国神山。无论是什么节日,凉国境内总有千家万户提壶浆挑饭食来此山下供奉。这不单是马越的忠臣猛士埋骨之地,也是凉国百姓八万户亲属的白骨之地,他们可能是八万个茁壮成长的健儿之父,可能是八万个改嫁民妇之夫,也可能是十六万白发苍苍的阿翁老母早亡的儿。
他们是凉国浩荡国土之下白骨累累的基石。
值得受人供奉。
在马越称王后,废止了凉人迷信鬼神之风,但唯有这一座英灵山,一处英魂祠,可受万人敬仰,可享万众香火。
有言官曾在陇都的大殿上过问马越,说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认为这有损凉王威信。马越只是满不在乎的在殿中击筑而歌,掷剑而舞,待一曲作罢轻飘飘地免了那言官的职,丢下‘值得’二字,从那之后凉国再无人敢说英灵山的一句不是。
而今日,伴着漫天飞雪送葬队伍从陇都排到了彰山脚下,继宗室马休之后,英灵山再度埋入一名凉国外戚裴徽,只不过是衣冠冢。
消失在乱军之中,等待了半年没有一点消息,凉国上下都相信裴徽已经役于阵中。
这是裴氏一族中最早追随自己鞍前马后的子侄,也是裴氏因自己丧命的第二个人。
裴徽无后,小凉王马擎亲自代为披麻送葬,因为马越认为这是自己的错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