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这不是俞家-《大唐俞娘子》
第(2/3)页
李老爷一阵反思,自从北方打仗后,家里这些年一直不太顺利,有心让儿子专心读书,将来好有出路,便少让他搭理生意上的事,所以他就一直帮不上忙。也不知道这场仗还要打多久,自己一个日薄西山的老人,不得不替子女们作长远打算。为了能让生意长久,想方设法也想和俞家结上亲家。结果弄巧成拙,两家原本还说得上话的,后来反而成了死对头。
但自从女儿上了吊,又活过来后,情况好像就有了些好转,先是由她出面打和了官司,还让俞家那个倔老头心甘情愿地同自己又认了亲家。至于官司到底是怎么说的,儿子却说得不清不楚的。
接着她就被邀请参加宣王爷外孙女的诗会,一下子成了县里的风云人物。这两天茶行里的人明显多了起来,虽然并没有多出多少生意来,但是起码这是好转的现象啊!而参加完诗会,她竟然将陆羽和韦大人请到家里来了!为了不使失礼,她还知道让小玉先回来让家里准备。不然岂会有如今的成功?
另外一样,也很重要,俞老头原先为什么可以那么理直气壮的要告自己家?一来是因为儿子跑了生气,另一个原因自然是,他家跟韦大人关系不错,他是仗着这一点!现在,韦大人跟自己家也拉上关系了,看儿子今天跟他聊得好像很不错,那以后还怕什么?
接连的几件事,似乎都是女儿促成的。看似简单,其实哪件事容易?
不说别的,就说请来陆羽和韦大人,别看性格挺好相处的,那是因为已经相交熟络了,以前不熟的时候,他哪天不是拉长着一张脸,官气十足的!
所以,还是女儿的能耐大,以前是家里都对不住她!
李老爷辗转中又想到,女儿上吊又活过来的那天,丫头小玉好像说,上吊而不死,八成是天意,难道真是天意?天在暗示什么呢?
……
第二天,一群年轻人起来,吃了早饭后,就收拾了昨晚腌制的肉类,准备去大堤边草地烧烤。当然,茶品茶具也是要带上的。
李老爷没打算参与,都是年轻人,他一个老头子去什么?于是推说身体还没有好,还需要休息之类的废话。其实也没有人约他。
于是李家门前出现了一道奇景:李家两兄妹和另外两个客人(韦大人穿着便装,人们一眼还没有认出来)走在路上,后面跟了几十个仆人,拿炉子的拿炉子,拿炭的拿炭,拿茶壶的拿茶壶,拿杯子的拿杯子,浩浩荡荡的一队人,向长堤边走去。
依旧很热闹,清新的绿柳成行的栽在堤边。放纸鸢的人很多,人们都穿着鲜艳,恣意赏春。微微的春风,轻轻抚着行人的脸。真的是美景如诗,诗如画。
李卉芷立即张罗指挥支起烧烤的灶,以及临时搭成的烤台。毕竟是在古代,什么都只能尽量用点想近的东西凑合。不管怎么说,李卉芷的心情还是雀跃的。
只要生起了火,烤肉就很快了,不一会儿就闻到了肉香,小玉看见她怎么弄,很快就会照做,不得不说,小玉才是真正入得厨房的人,烤出来的竟比李卉芷的还要好。
一阵烤肉的香味随着春风飘荡,勾起了行人的食欲,就有散步的人侧目观看。阵阵肉香入鼻,李卉芷高兴得哼起一首新疆民歌,几乎就想同那些新疆的烧烤师一样,边烧烤边跳新疆舞。
陆羽的茶香很快也飘了起来。茶香四溢,顺着春风,飘出十里远,这下子行人不但只是看着了,都竞相走了过来。
人越来越多,都对茶香赞不绝口。李卉芷有些失落,自己的烤肉为什么不能再香一点?
陆羽很高兴,茶道即是分享,没有自己独饮的,凡是走过来的人,他都愿意请他喝杯茶。
他今天多带了几种以前没有见过的新茶出来,炉具茶壶什么的也带得比较齐全,每种都尽量试试,看看怎么才能新之发挥得最好。他已经完全陶醉在自己的科研当中去了。
人很多,喝到嘴的就少,得慢慢等,但是在场等待的人折服于陆羽神仙一般的气场,竟然没有一个人吵嚷,只安静的等,似乎觉得就是坐在这里看看他烹茶,闻闻茶香,也是很惬意的一件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