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8章 治黄大计-《大唐:我老婆是武媚娘》


    第(3/3)页

    在华夏的历史上,有记载的黄河改道和决口就高达一千五百多次。

    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黄河发生了有记载的第一次大改道。

    洪水从宿胥口夺河而走,东行漯川,至长寿津又与漯川分流,北合漳河,至章武入海。

    这条新河在禹河之南。

    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黄河在河南濮阳西南瓠子决口,再次向南摆动,决水东南经巨野泽,由泗水入淮河。

    23年后虽经堵塞,但不久复决向南分流为屯氏河,六七十年后才归故道。

    王莽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黄河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决口,东南冲进漯川故道,经河南南乐、山东朝城、阳谷、聊城,至禹城别漯川北行,又经山东临、惠民等地,至利津一带入海。

    此后几百年中,黄河情况不甚为频繁。

    总之,黄河又由华夏民族的母亲河变成了一条害河,每次决口与改道都会让百姓流离失所,而大涝后又常常有大疫发生,以至于百姓伏尸遍野,惨不忍睹。

    所以,历朝历代都想治理黄河,治理好了黄河,那天下就会太平得多,如果治理不好黄河,百姓要是造起反来,那整个国家都会陷入巨大的混乱之中。

    当然,治理黄河也不是一簇而就的事情,急于求成反而适得其反。

    就比如另一个时空历史上的隋朝时期,隋炀帝急于求成修建大运河,结果搞得天下大乱,另一个元朝末年,黄河发大水,百姓流离失所,元朝政府也是急于求成治理黄河,结果韩山童和刘福通等人趁机造反,建立红巾军反元,结果元朝就在红巾军农民起义的浪潮中被推翻。

    总之,黄河是要治理,但也不能急于求成,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工作,才能最终治理好这条华夏民族的母亲河……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