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互相妥协-《大宋皇家发行商》


    第(2/3)页

    若是赵昕即位为天子,这样做自然没有什么问题,可是现在赵昕只是一个太子。百姓虽然会叫好,但是会直接得罪当朝官员,直接影响继位问题。

    为了平息已经出现的纷扰,赵祯为此事再一次召集群臣商讨,赵昕自然是不慌的,民心就是他最大的倚仗,再一次重复自己的观点,即必须要下调粮价,而且更进一步,提出要整个北方地区全面下调,保障最基本的温饱需求。通货膨胀,北方地区最为严重,要解决问题就解决最难的问题。

    赵昕为民请命,态度坚决,之前为了制作物价指数搜集了大量的物价,如今手中有着大量的数据,精确到每一个州县。本就是明明白白的问题,说得好像谁不知道一样,甩在那些天天说如今是圣朝,百姓安居乐业的人脸上。

    下调粮价,这背后不知道要得罪多少人,关键是朝廷的旨意传达下去,地方不遵守,照样是废纸一张。知道有困难,所以这些人连形式主义都不愿意走一趟。

    “地价逐年上涨,而欲粮价不涨,难为也。太祖太宗之时,一户耕百亩之地养五人,今者老山虽开,荒土虽辟,而百亩之地养十人不为少,狭乡之地养五十人不为多。欲粮价不涨,岂可得也!此天道物理,非人力可阻拦也。”

    在一旁的赵昕冷笑,悠悠道:“一夫作乱而七庙毁,看来也是非人力可阻拦也。父皇在世自然是平安无事,只怕本宫继位之后就要当亡国之君。到时候尔等是不是觉得与自己无关,乱民抢不到你们头上。”

    循环史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这个时代之人的主要看法,赵昕这么说不少人心中还是持赞同意见的。但是心中赞同不意味着能够说出来。

    一时间,大殿内寂静无声。

    赵昕说得刻薄,但确实是事实,满朝文武竟然没有一人站出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赵祯也是颇为心寒,既然当了皇帝,谁人不愿意当个好皇帝呢,遂开口道:“陈相公!”

    陈执中出班启奏道:“微臣在。”

    “下调粮价一事,爱卿以为如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