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些奏折,赵昕一字不改,甚至在报纸上注明是哪些台谏写的,帮助台谏们出名。 而对于台谏官而言,名声,特别是不畏权贵,坚持反腐这一名声是极其重要的,钱财日后都能够赚到。 有了赵祯与赵昕这两父子支持后,台谏上奏折那是上得叫一个勤快,原本众人默认的事情,如今成为的违法行为,被搬到报纸上进行猛烈抨击。 当朝高官们坚持不住了,想要学着吕公著那样破财免灾,赵祯是怎么想的赵昕不知道,但是他自己可是坚持宜将剩勇追穷寇。 好不容易整风一场,可不能够虎头蛇尾,必须要形成确定性的制度规定才行,否则的话过了风头之后,又是如旧。 所以在下一份报纸上,赵昕大力提倡确定规章制度,约束官员饮食用度的上限,为百姓之表率,建立文明正气新风尚。 然后,一干台谏们第一时间嗅到风声,连夜写出了自己的意见。 在朝会上,一群人为此争得面红耳赤,吃饭这事情,如果仅仅是为了果腹,十数文甚至是数文足以。 如果目的是显摆的话,一顿饭吃个数百上千贯也就不足为奇了,比如一道菜专门用鸡的舌头炒,一盘下来杀掉上百只鸡也正常。 又比如大白天的烧蜡烛,还是那种有异香的,足有婴儿手臂粗细的蜡烛。 很多事情,一个人关起门来享受,赵昕也懒得说什么。就好比一些人说的那样,那都是我自己家里的钱,又不是朝廷俸禄,凭什么管这么多。可是既然是显摆,有些人就是故意让人看,显示自己是多么多么豪富。 这样做,其实是在损耗王朝的信誉。说得深入一些,回到上面的问题,你自己家里的钱,就真的和朝廷一点关系都没有吗?若是没有朝廷带给你的权势,你何德何能赚到这么多的钱? 狗屁灵机一动,狗屁听到闲聊!就好比后世第一批下海创业的那些人,几个身上没有原罪,几个不是投机倒把赚来第一桶金,几个不是侵吞国有资产。还一个个出书洗白,恬不知耻!可笑一群韭菜帮人家舔,话说也没有分到钱,有什么好舔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