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主公,之前在下就已跟您提过,邀请那曹孟德,看中的可不是他有多少人马,而是当下他刺董失败,引起世道群民纷纷歌颂,要的,就是他这一个名头而已!” “您想想看,连刺董英雄曹孟德都加入了十八路诸侯的阵营,我们再出兵讨董,是不是就会变得名正言顺了些?到时候若真把那董卓给灭了,我们也是站得直啊!” “嗯!子远言之有理,不过……仅仅只是他一个名头,就能让我们盟军出师有名?这会不会太过牵强了些?” 袁绍依旧有些踌躇,问道。 许攸叹了口气,道: “那总比没有名头的好,除此之外,已经没有更好的办法了,毕竟董卓挟天子在洛阳城,若无讨贼的天子诏书,十八路诸侯终归无名!” “天子年幼九岁,哪里懂的这些?”袁绍摆了摆手,示意说这些没用。 随后又问道: “那曹操起兵这段时日,是否有招纳外面的能人谋士?” 许攸想了想, “这倒是没有,唯一一个谋士陈宫似乎最近也跟曹操的关系如同水火,不过……倒是听说曹操最近在军中立了一个参军议事,而且还是暂代的!” “哦?是谁?实力如何?”袁绍问道。 “回主公,据说是曹操的胞弟,名叫曹苏,此人从小游手好闲,荒淫无度,整天烂醉如泥,废人一个!” 许攸回道。 “哈哈!那曹阿瞒是狗急跳墙了不成?竟然会用这种人做参军议事?” 袁绍听后一怔,随后大笑了起来。 “军中不能没有懂谋略兵法之人,想必曹操确实已经无人可用,与其选个无法信任的庸才,还不如用至亲之人!” 许攸分析着其中利弊。 “嗯!不错!我料想应该也是这种缘由!”袁绍得意地捋了捋胡须。 突然,他似是想起了什么,对许攸说道: “许攸!我命你立刻前往冀州,给守宫令荀彧送一份大礼,正好你也认识,这段时间你就好好与他相谈交心,顺便给他提一提我袁绍!” 许攸哪会不知袁绍的意图,立刻拱手笑道: “主公果真是高瞻远瞩,真乃明主也!” “哈哈!快去快回,会盟一事,本座自会好好主持!”袁绍的马屁被拍的极为舒服,笑着说道。 “是!”许攸应声后缓缓退下! 待他走后,袁绍将头靠在拳头上,战术后仰着自语呢喃: “曹苏,呵呵,无名小辈,在王佐之才面前不值一提!”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