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有河,而且不止一条,其中一条小溪从顾集镇原址中穿过。”苏定方解释道:“择此地,一为便于修缮成寨,二在于距离马邑、雁门关都不远不近,若是骑兵出击相援,来犯之敌必首尾不能相顾。” 马邑、顾集镇、雁门关,三个点构成了一个三角形的架构……三角形是最稳固的构图,不过李善刚开始谋划的时候,并没有考虑这一切。 最早还是李高迁去年率兵出塞,结果孤身逃亡导致大败一事给了李善很多启发,他发现,马邑距离雁门关的距离有点尴尬。 从雁门关到马邑,快马奔驰大约是四五个时辰,差不多就是天亮出发,黄昏时分才能赶到,这个路程……再好的军马也是强弩之末了。 如果是大军出塞,那就要稳住阵脚,缓缓西行……别说当天了,七八天能摸到马邑边上都算快的了,但突厥骑兵旋即而来,铺天盖地,遮挡战场。 李高迁败北的原因有很多,弃军而逃当然是主因,但也有一些客观的原因,比如虽然说马邑和雁门关成犄角之势,但若是敌军猛攻马邑,雁门关这边因为距离的原因,很难做出迅捷的反应。 从那时候起,李善就有了在朔州择地建寨的念头,而且一直在为此做各种各样的准备……可惜还没开始,各种变故蜂拥而至,硬生生的将他推到现在这个位置,并且很快就要滚蛋。 三个月前那个大年夜,李道宗突然来访,与李善相谈甚欢,他许诺今岁突厥来犯,必猛攻马邑,他愿意领军出塞,步步为营,逼退突厥。 而李善才将这个计划拿出来……李道宗非常感兴趣,并且在择地、工匠各个方面都帮了不少忙。 那边苏定方还在给李道宗讲解附近的地形,而李善在和张士贵说着在重建顾集镇的诸番好处……张士贵基本上已经知道李善到底想让自己干什么了。 于顾集镇重建寨堡……这是个让普通人听听就要颤抖的任务,因为顾集镇再往北就是云州了,换句话说,顾集镇将取代代州、雁门关、马邑,成为直面突厥的最前线。 即使性情稳重的张士贵,也忍不住腹诽……难怪这些天李善要如此赞誉,这是怕自己不肯接手啊! 马邑那边至少还有高大的城墙,而顾集镇这边……现在还是一片废墟呢,张士贵眼角余光扫了扫,心里有些疑惑,如果说李善是纸上谈兵也就罢了,但任城王李道宗、苏定方虽然年纪不大,但也都是军中宿将,不会看不出来。 李善还在那喋喋不休,三方驻守,互成犄角,不至于孤守无援,而且顾集镇相对来说更靠近云州,突厥不可能绕过顾集镇、马邑去攻打雁门关,但如果想啃下马邑、顾集镇这两颗钉子,难度相当的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