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马厂长-《重生从承包杀猪开始》
第(2/3)页
厂长马卫民年龄五十多岁,当了十年厂长,从肉联厂建成以后,就当厂长,改开后,也想有一番作为,厂子里的一些先进生产设备就是他作主引进的,然而他的思想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觉得只要生产出产品,就一定能卖出去,没有市场意识,管理也跟不上。
当然了,在马厂长的眼里不是他管理跟不上,而是职工太难管理,说的也是,厂里的职工都是全民所有制工人,你能开除的了谁?工人不听你的,你能有什么办法?而且厂子里有着错踪复杂的人际关系,他就是想管,敢管吗?
看到外地一些地方出现了承包经营,而且还出了很大的成效,他心里头倒是也赞同搞承包,让他把厂子承包下来,或许比别人搞的还要好。
你人那么普通,却是那么的自信,马厂长自以为不是他的能力问题导致的亏损,而是大环境不好,各方面关系在掣肘着他,让他没法施展自己的才能。
没能力就是没能力,偏偏说是大环境不好,马厂长就是那有本事破坏大环境的人。
马厂长抱怨,职工们也怨声载道,工资福利不如以前了,工作压力也大了,很怀念以前屠宰市场没放开的日子。
马厂长摸不清县里对肉联厂的态度,他虽然想承包,但也不好主动向县里提出要承包厂子,说不定县里正在对他进行火力侦察,他要是主动提出来,那岂不是自投罗网?
而且他没承包时,把厂子搞的一塌糊涂,结果一承包,效益马上上去了,到底是他原来不愿意干,还是确实没能力?或者他一直在打个人的小九九?
怎么做都不好,只好按兵不动,等县里主动找上门再说。
不巧的是,一场大火把他推到了风口浪尖,这已经不是火力侦察的事情了,而是县里要对他问责。
范长林和张蒙蒙回去以后,就在经济报社的头版位置写了一篇报道,叫作一个乡办小企业的承包之路,介绍了陈志城承包陈庄乡肉联厂后的发展历程。
虽然陈庄乡肉联厂名不见经传,简直是不值一提,但是通过对陈志城的采访报道,却是分析总结出了企业承包经营的经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