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心不齐了-《官路医武高手》


    第(3/3)页

    “这些不都有明确的政策规定吗,工作组怎么会有不同意见呢?”陈青云不解地问。

    毕俊郁闷地说:“何主任的意见是严格执行中央的政策,而张书记却认为红杉镇的情况特殊,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且将集镇上的居民改为城镇户口。”

    陈青云除了最初学习过土地承包有关文件之后,再也没有仔细研究这方面的政策,在他看来,这些都是硬性的规定,只需要照着条条框框套就行,哪知道真有人在这方面做文章,有人明知道前面有地雷,还敢往里面闯?

    第二天,镇党委会全体成员都回到镇政府机关。陈青云坚持了每周一的例会制度,但到会的人员总是不齐,特别是张兴国,每次都以各种理由请假,完全不将陈青云放在眼中,在他看来,陈青云已经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犯不着再捧陈青云的臭脚。陈青云知道此人的德性,这种人自然会有碰得头破血流的那一天,自己犯不着做这个恶人。

    在党委会上,毕俊将第二轮土地承包的工作进行了详细的汇报。陈青云也不得不承认,毕俊确实是个干活的好手,心思慎密、条理清晰。土地承包的工作牵涉面广、事务烦杂,他却在短短的几个月内理出了头绪。首先是宣传发动,让全镇的村民都了解第二轮土地承包的政策;然后是mo底调查,登记造册,全部整理成永久性的档案。

    现在的红杉镇,粮食作物很少,大部分是经济作物,排在第一的自然是烟草,其次是辣椒。而种植辣椒的土地,至少有三分之一是新开垦的荒地,现在都成了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宝贝着呢。

    何云来的意见,原来是谁的土地,第二轮承包的时候,仍然沿袭原来的承包合同;对于新开垦的土地,原则上应该是谁开发、谁承包、谁经营、谁受益。

    张兴国却不同意何云来的意见,他认为不少村民已经搬迁到集镇居住,家中主要劳动力已经进+入企业,应该算是城镇居民,不能再享受土地承包政策;至于新开发的土地,可以留一部分给开垦的村民,但开垦之前是集体的山地,应该留下一部分作为集体经济的预留地,因为原来的红杉乡土地很少,没有按照百分之五的标准留足集体预留地,这次应该补足集体经济部分。

    红杉镇本地的干部都同意何云来的意见,而外来的干部则倾向于张兴国的看法。本地干部人多,除何云来外,外来干部的地位高于本地干部,气势上本地干部比不过外地到红杉镇任职的干部。

    毕俊虽然在具体事情上做得很漂亮,但遇到这种原则性的问题,却又拿不定主意,不然的话,这件事情根本用不着上党委会研究。此刻,他仍然像老僧入定一般,将问题扔给陈青云,自己一言不发。

    在陈青云看来,张兴国等人根本就是在无理取闹,侵害农民利益的事情竟然也说得如此冠冕堂皇。他不能允许张兴国在自己的眼皮底下玩弄这种并不高明的手段。在红杉镇,他才是真正的第一责任人,在这个地方如果出现不可收拾的后果,上级首先追究的是他陈青云的责任。就算所有的事情都是张兴国弄出来的,他也只是承担次要责任。何况现在还是以党委会的名义做出的决定。

    如果是某一件突发的事件,可以追究直接责任人,而这是常规的工作,是涉及全镇的大事,不管事情是如何引起的,他这个班长都逃脱不了。

    当得了木马,就避不开斧头。

    当陈青云正要发言的时候,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