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况且点头道,确是如此。当时身无分文,总不能在萧家白吃白喝,只好行医糊口。他说得很平淡,这里面也没什么可炫耀的,别人以为神奇不可思议的事,在他看来都是很寻常的事,毕竟这都在医学理论范畴之内,决不像空空道门的空空手那般玄妙难解。 况钟在苏州这里也有神医的名气,但跟况且在凤阳那儿的名气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了。大家一知半解地听况且讲述开诊所治病的种种经历,还是觉得新奇,况且在苏州可是从没给人治过病。 “照你说的什么病都能治,如果这样的大夫多了,岂不是不会死人了?”石榴问道。 “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按照理论,的确是没有不可治疗的病,但实际上,有许多小病根本治不好,这里面可能有命的缘故吧。”况且苦笑道。 尽管还没有遇到过治不好的病,但况且心里清楚,他才治过几个病人,跟行医几十年的名医没法相比,他祖上留下来的一些医案就记载着许多疑难病症,怎么诊断也是很平常的病,但就是治不好,最后病人还是不治身亡。 “医学里也有天人至理,这方面你有独到的优势,应该好好探究。”陈慕沙说道。 中国最讲究天人合一理论的就是《易经》、各种医经还有道家理论,医学虽不是教派,但在理论上绝对不输于易经,两者完全可以相互参照研究。 《易经》既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也是历史上最难解的一部天书。究竟是什么人撰写出如此伟大的著作?究竟有多少种方式去解读它?几千年来,著述可谓汗牛充栋。 《易经》的奥妙绝不是卜筮这个行业能够囊括,它覆盖了人类文化、政治、生活,甚至是人类起源乃至最后结束,整个世界的方方面面的一切事物。可以说《易经》就是一部宇宙演化史,只是它太简练了,用一种特殊的算法,用极少的文字支撑起了一个世界。 历代都有人试图找出周易的特殊算法,最成功的一个要推西汉的京房,他用纳甲法把万事万物都纳入周易的模式里,然后演算卜卦,神效非凡,然而这只是周易的一个斑点而已,绝非全豹。 即便如此,纳甲法也成为后世研究周易的不二捷径,中医学的许多流派也都用这种纳甲法把身体各个部位与宇宙一一对应,也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 纳甲法虽然方法粗疏,谈不上科学,但不能否认它是通往易学核心的一条道路,针灸学、诊脉学的学理几乎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临床应用也都得到了极好的验证。 超级计算机诞生后,也曾经有易学家用数学建模的方式,把周易六十四卦建立起一个模型,然后用最先进的超算进行验算,试图为卜算找到一个正确的切入点。 据说那台演算周易的计算机依然在不停地运转着,但至今未有结果,按照计算速度推算,恐怕人类到了末日,也不会得出结果。换句话说,就目前的科技水平,《易经》的解密工作无法完成。 《周易》定型于周朝初年,由周文王做了第一个解读,然后孔子又解读了周文王的卦辞。所谓经里解经,注上加注,这就是第一个例子。其后数不胜数的文人术士、和尚道士都纷纷写出自己对周易的解读,但都流于泛泛,万世长存的除了易经的卦象和卦辞,只有周、孔两家站住了脚。 因为是在周朝初年定型,《易经》在后世称之为周易,其实原来的《易经》有多个版本,定型后,也有两三种在后世流传,千年后,剩下的就只有现在这个版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