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63回:治西凉三-《三国忽悠记》
第(2/3)页
简单来说,中书丞乃决策机构,门下丞乃审核机构,尚书丞乃执行机构。
这三个机构乃是平级的,互不压制,却又相互制约。
中书丞负责政令的制定,门下丞负责政令的审核,尚书丞负责政令的执行。
总之中书丞负责制定“要做什么”,门下丞负责审核“能不能做”,尚书丞负责具体“该怎么做”。
那六部?
吏部、兵部、户部、刑部、工部、议部。
简单来说吏部负责政务非主官官员的任免、调动、升降;兵部负责军务非主官官员的任免、调动、升降及兵籍、器械;户部负责土地、户籍、钱粮、赋税、俸禄等财物事宜;刑部负责刑罚律令的制定及刑罚的审判与审核;工部负责屯田、水利及各类大型工程建设;议部则负责保证言官及议民的议政权及弹劾权。
至此,彭羽的政治体系近乎大功告成,只剩下最后一项了。
那就是第九步,政军分离!
说简单点,意思就是军权和政权乃是两条权利机构,他不能由一人同时担任。
比如一人身为领兵将军,那他就不能同时担任某地太守一职,要么二选其一,要么立即自行解职,总之这是两条权力机构不能兼任!
当九个步骤实施完毕,彭羽的政治体系才会真正的建立起来。
虽然这些体系简单来说只是彭羽个人所想的一种处理事务的方式,就算真的建立起来恐怕也只有一个轮廓而已,但随着时间的展,这轮廓将会越清晰,枝节也会越茂密,制度当然越加完善,最终会使得彭羽的政治体系越丰满起来。
而这些当然是一个缓慢建设的过程,也是一个摸索的过程,但是大致框架已经设立,剩下的只是填充罢了。
此时的彭羽不知道的是,为了完善他这套短短时间内想出来的政治体系,几乎贯穿了彭羽的一生,而这一生之中为了这种政治体系的推广与应用,彭羽与各种势力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而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比彭羽经历真刀真枪的战争更让彭羽觉得危机四伏,险象环生,也让日后的彭羽为此付出了许多惨痛的代价。
而此时的彭羽当然也不知道,他在短短时间内想出来的政治体系,到底对华夏的历史影响有多大了。
因为彭羽所提出的政治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事物的展以及众多智囊的参与,给彭羽的政治体系带来了质的飞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