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八章还是小看它了-《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2/3)页

    再就是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

    其实,别的都不说,就看“雨过天晴云**”,“千峰碧波翠色来”这两句形容的诗句,就可以看出,跟秘色瓷的形象,是有多么相似!

    在中国陶瓷史上,各窑口之间的学习、模仿、接受、竞争和互鉴从未间断过。

    在汝窑青瓷之前,越窑已经经历了漫长的青瓷生产历史,并且在唐宋时期取得了辉煌成就。

    质量和艺术水准极高的越窑秘色瓷,在唐宋时期风靡一时,中外青瓷窑口争先仿效,汝窑青瓷也不例外。

    种种迹象表明,汝窑青瓷与越窑秘色瓷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只不过,这些都没法证明,因为汝窑出在北地,而越窑却在南方。

    其实这些也不用陈文哲来证明,因为很多人都探究过。

    汝窑青瓷与越窑秘色瓷,追求的审美风格是一致的。

    汝瓷淡淡的天青色,所带来的感官享受,容易让人想起宋词中的“明月”“绿水”“芳草”和“春水”等词语。

    这与越窑秘色瓷所追求的“如明月春水”、“如薄冰绿云”的釉色效果,何其相似?

    当然,这些传承历史,陈文哲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传承。

    他现在有了越窑青瓷的传承、越窑秘色瓷的传承,汝窑也得到了一部分,不算最好,但也有。

    只不过,他并没有学习。

    这部分传承,是来自上一次大海市收藏家协会举办的展览,里面有一件汝窑青瓷。

    当时没有太过注意,之后查找相关资料,才又一次看到。

    也就是说,他除了柴窑技术没有传承之外,整个青瓷的传承体系,已经从唐宋元明清,全都收集全了。

    其实,现在回头看去,古代的一些技术,说好,是真好。

    但是,研究透彻了,也就那么回事。

    比如越窑的秘色瓷,主要还是提高温度,最后在匣钵之内,完成最后的蜕变。

    这样的事情,以现代技术并不难完成。

    只不过,在古代,也就只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之下,秘传烧制。

    瓷器的最终成色取决于瓷土、釉色和温度。

    温度不同,瓷釉中的成分,会发生不同的化学反应,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因此,若要烧造出秘色瓷,对瓷土的筛选、釉色成分,以及温度,都必须严格把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