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老朋友-《重生1998之混也是种生活》


    第(2/3)页

    “诶?杨专员,好久不见了,之前我还向林总监打听过你来着,没想到在这见到你,缘分啊、缘分!”王厂长见到杨铸,当即一脸惊喜地站起身来,与杨铸紧紧握了握手。

    “那可不是么,我还正寻思着啥时候再去弥勒吃吃卤鸡、泡泡温泉,再溜到竹园去敲敲竹杠,让你请上一碗牛肉米线呢!没想到竟然在这见到王厂长你。”

    “哎~~!看来那碗米线敲不着喽!”杨铸一脸的痛心疾首,看得众人哈哈大笑起来。

    “想吃竹园的牛肉米线?这还不简单,这些饭菜打包,我现在就直接开车把你拉回去,让你吃个够!”王厂长大手一挥,拉起杨铸的手作势就要往外走。

    看着两人在那旁若无人地叙旧,林可染在一边笑了笑:“杨铸,我觉得你最好改一下称呼,还叫人家王厂长不合适,人家现在可是王董了!”

    王董?

    杨铸狐疑地看着眼前肤色依旧黝黑的中年汉子,心中隐隐有所猜测。

    王厂长也不藏着掖着,把这两年的经历说了出来。

    ………………

    嗯……

    自从98年在白糖期货这块狠狠赚了一笔之后,弥勒糖厂便彻底摆脱了当初的窘境,之前的历史欠债也被还的七七八八;

    一次性被补足了欠款后,有钱赚的蔗农们也愿意把甘蔗卖给弥勒糖厂,一时之间,弥勒糖厂竟然拿到了竹园80%的甘蔗种植合同和整个弥勒近60%的甘蔗终止合同,在原料这一块占据着绝对优势;

    再加上当初在供货这一块,很是厚道地照顾了那些老客户一番,对那些新下单的客户们也没有玩什么“临时涨价”的手段,口口相传下,在行业里的风评竟然一路扶摇直上。

    一来二去,弥勒糖厂竟然凭借着那次白糖涨价潮,非常顺利地打开了全国市场,效益与往日不可同日而语;

    再加上99年,本来因为低温霜冻原因,滇南的甘蔗再一次迎来减产;在游资炒作下,白糖市场这块又来了一次不大不小的连涨;

    但是有了经验的王厂长在四处咨询了气象专家后,早早有了准备,于是当年在这一块又是借助发改委的力量,敲掉了那些游资的嚣张气焰后,腰包也肉眼可见地鼓了起来。

    弥勒糖厂的效益如此之好,再加上王厂长对于某些事的态度比较强硬,省里面自然不会再无视弥勒糖厂的现状,逼着它被低价收购;

    因此另一个“王总”的谋算算是彻底落空了——杨铸在后世见到的“滇南力量生物集团”大概率不会再出现了。

    不过好在省里面之所以想要把一大票子糖厂重组,其根本原因就是通过规模效应来增效降本,从而摆脱各个糖厂年年亏损的现状;

    至于究竟是谁来当重组后集团公司里的那只领头羊……

    只要资质符合要求,这个其实并不是特别重要!

    于是,得到了上层示意的王厂长开始了自己的重组谈判之旅,并且由于条件优渥,很顺利地便与七八家糖厂达成了统一意见;

    “滇南弥勒制糖集团”……这个在后世并没有出现的国资控股公司,在今年年中,竟然就这么出现了,而不出所料的,王厂长登上了董事长的位置,变成了“王董”。

    而这一次他之所以来到德宏,是因为在几次沟通之后,这边的“梁河糖厂”终于答应并入滇南弥勒制糖集团,他跑到这边签合同来了。

    而之所以今天专门宴请林可染……

    一方面是由于自打98年开始,希望集团就是弥勒糖厂的最大客户,只要品质过关,糖厂里的低硫糖愿意供多少,希望集团便收多少,绝对没有二话;

    知道希望集团的千金在德宏呆了半年,无论于情于理,都该招待人家好好吃上一顿。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弥勒糖厂变成“滇南弥勒制糖集团”后,产能跟以往不可同日而语,这么多糖,希望集团自然不可能依旧照单全收,因此王厂长也想趁着这次机会探探口风,看看希望集团的极限究竟在哪里,好方便他在业务方向和产能调配上做出规划——眼瞅着榨季马上就要来了,这事不可谓不重要。

    ………………

    听闻弥勒糖厂这两年的历程,杨铸有些感慨。

    一个企业的生死,其实往往就是那么一两个机遇节点的事;

    仅仅是两次不算大的糖价波动,原本的“滇南力量生物集团”便没了影,取而代之的是“滇南弥勒制糖集团”,商海的无常可见一斑;

    不过王董好歹自己的老朋友,眼下见到他风光无限,自然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

    不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