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棵金丝楠木,在那个讲究信义,崇拜鬼神,颇为迷信的年代里,就是另样的化身。 张老二知道,全湖西的人知道,这棵金丝楠木,是怎样的传奇来历。 那是二十多年前,微山湖里的水位低,运河大航道里,已经浮不起来大型的载重的船,三条连在一起的官家的船,就搁浅在了鲤鱼湾。 那官家的三条连体船,装载的可是好东西,从云南来的,好大好粗的一棵金丝楠木,是皇上要的,北京,金銮殿里的宣统皇上,要在十三陵,尽孝心,给正当年的慈禧皇太后,修冥殿,全国内外的征集好材料,这棵金丝楠木,就是修建大殿的大横梁,据说,是皇上,不,确切地说,是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一开始,就想着了自己的后路和来世,派出钦差大臣,到云南,越南和缅甸,四下里寻找大殿里的顶梁柱。 顶梁柱,里面可是有着大学问。 不仅木质金贵,千年万年的不被虫蛀,不会折断,还要有华贵的出身还要有金贵的名字,这些,就决定了寻找的难度和机巧。 这难度,可是的大海捞针。 要说,咱大清,泱泱大国,人才辈出,那钦差大臣,在南国的原始森林里,跑烂了十几双靴子,终于从缅甸的一个大将军的纪念堂里,发现了这根金丝大楠木。 那时候的缅甸,还是咱大清朝的下属二级单位,历来是进贡的,现在,几千里外的北京,皇上,看上了咱的一根木头,还有啥说的?拆! 别说看上的是一个将军的大殿的木头,就是看上咱皇宫大殿的哪根木头,咱祖坟上的那棵歪脖子树,也赶紧地上书天国,杏黄色的回书上,只能是一个字,拆! 能当上皇上的,都不憨,嘴巴子上的巴结,不等于实际的行动,何况,现在的大清,国力衰弱,正被别的列强欺负着。 缅甸,也不是那样时候的紧巴结了。 他们也会玩花招,一面的上书,信誓旦旦,为皇上马首是瞻,一面的把押运金丝楠木的钦差大臣杀了,把金丝楠木改运到他们的皇宫里去。 突然的发现的宝贝,是谁,谁都眼红。 但是,小国的小算计,能逃得过北京,大清朝的皇上的眼珠子? 北京的宣统皇上,这时候,已经登基,坐上了金銮殿,正想着法子感谢慈溪,也更觉得的后脊梁的凉,担心这的后面的帘子响,怕皇太后的三寸金莲,狠狠地剁他呢。 你想,宣统皇上,能不把这棵金丝楠木的差儿办妥贴? 于是,一道圣旨,传到云南,着云南总督大臣全力追回。 这一下,可好,可是热闹了。 云南总督,是一个马上将军,这阵子正要刀出鞘,正想着找个机会,好好修理一下,这个已经不是太听话,已经露点精儿,想单立门户、阳奉阴违的小二级单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