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青纱帐里背鬼子死猪-《湖西抗战走廊》


    第(2/3)页

    宋炳辉的伏击战,打开了好局面,却算是抢了别人的饭碗,鬼子兵小心了,别的八路军公安队的伏击战,就难打了。

    比如,郑义明的小分队,运气就不好,他的对头,王庙乡的鬼子官儿,本来想出动征粮的,却让田黄乡的宋炳辉的伏击战,吓得再也不敢轻易出来了,即使硬着头皮出来征粮食,也是小心加小心,集成一个蛋儿,像大白天的害怕碰上鬼,从青纱帐里快速地过。

    这一下,耽误了郑义明,好多下手的好机会。

    郑义明眼看着其他的小组,任务完成的风风火火,那个沮丧呦。

    他从山西来到湖西,所打过的仗里面,只有王庙的这一小撮的鬼子兵,怎么黏糊。

    郑义明到底是山西人,秉承了山西人愚顽固执、质直侠气、保守强悍的性格,他要是家境富有,一定是一个乔致庸一样成功的商人。他虽然没被饿死的侥幸加入了八路军,但是,山西人的精明、能干、执着和忍耐,在他身上一样也没少,他和王庙村的鬼子算是较上劲儿,今天是磨刀的,明天是贩草的,成天的在鬼子身边转悠着,寻找着下手的机会。

    有道是: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除了睡着觉,郑义明无时无刻的不在惦记着他的任务区里的鬼子兵,成天成夜里地在王庙乡的村里村外、田间地头的转悠着,转悠着,询问着,打听着,山西商人的精明,湖西特有的地理地貌,还有战士们时不时的主意,不多久地,就转悠出来了新道道了。

    郑义明发现,渐渐地,鬼子在村里或者在乡道、田埂上走动时,并没有像宋柄辉青纱帐奇袭鬼子兵,开始时候的那样草木皆兵,也没有了那样的风声鹤唳,不知不觉地就脑袋松懈了,行动懒怠了,从兔死狐悲打头时的真正的滚成团儿,见他们的辖区,王庙乡的民风醇厚,村民顺从,乡镇安宁,田地寂静,就觉得了他们的命好,摊得了这无论汉魏的世外桃源的化外之乡,在这样的心里感应下,行军走路,自然地警惕性不高了,也敢放开没有胆汁的胆儿的走在乡间的道路上,也爱上青纱帐里香风熏了。

    所以,以前的鬼子,向村里抢粮的走,前面开路的,非常谨慎、小心,一有风吹草动的,才草木皆兵,就赶紧地学老鳖,萎缩成一团,打枪开炮的,直到把心里的癔症赶去掉,才敢重新上路开拔。

    现在,时间长了,再加上日复一日的一路上的风平浪静,走着走着,就有可能松弛下来了,再不学老鳖似的,缩成一个蛋儿,再不法癔症的了的,满眼全八路,尤其是走在后面的,就更没了警惕性,一有点草棒子什么的拌腿的事儿,就不经意地停下脚,常常地就落后队伍几步、十几步了,然后发现了这么样的距离,才急慌慌地赶紧地跑几步,追赶上大队伍,再大模洋洋地往前走,再回头,把刚才缠住眼的风景儿看个够。

    这常常的,落后的,几步、十几步,郑义明想,就可能做点什么的大文章。

    最起码,这点几分钟的时间点儿,利用好了,就可能建奇功,有起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