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节 那半截簪子的来历-《湖西抗战走廊》


    第(2/3)页

    老女人强睁着昏花的眼睛,屋里屋外,搜摸了十八遍,捏遍了所有的能捏到的地方,但是,什么,也没找到。

    当最后,确知,啥能换盐的东西也没有的时候,绝望,沮丧,绝望,使她两眼倏地一黑,一下子摊倒在地上,摊倒在阳光灿烂、耀眼、普照的连个鸡屎、狗屎也没有的地上。

    她,极其凄惨、极其悲哀,极其绝望地想到:完了,这一家子人,马上完了,一家人,就要随着这灿烂的、璀璨的阳光,渐渐地、无奈地、徒劳地、眼睁睁地、耗费着最后的体能,充满眷恋而无比憎恨地走向黑暗,永久的黑暗。

    黑暗的深渊,黑暗的死亡。

    就在这时,由着神灵的指引,奇迹,倏地出现了。

    老女人在等待着饥饿的灵魂,从自己干瘪的身子逸逃的时候,慈爱之心,使她最后地挂念起了小孙子,想着孩子幼小、稚嫩的眼珠里的无助,一阵子揪心的疼痛,换来一下子的有劲儿,她想的最后的能力,就是让她的小孙孙,死在她的怀里,让她身上的余温,送小孙孙身上一点的温暖、亲情,而不是冰冷地、冷酷地,离开这个刚来的、这个残酷的世界。

    就在将要起身的时候,神灵出现了,神灵引着她的眼睛,暂时的一亮!

    这一亮,救下了全家人的性命。

    奇迹,奇迹出现了。

    要感谢的,只是感谢神灵,只能感谢一家子人的宽厚,得到了菩萨的保佑。

    老女人,就要起身的时候,浑浊的眼睛,突然地,看见了,茅坑土墙下——的牙石底下——-的缝隙里,有一丝银光——……——的一闪!

    她在神灵的驱动下,赶忙地清醒,赶忙地趴在地上,脸贴着地面,使劲儿地,揉了好几回的眼,细细地瞧了——足足有一袋烟功夫,才确定,里面,是这半截的银簪子。

    她,身上顿时有了冲天的劲儿,心里的狂喜,顿时也驱动了脑筋:全家,有生的希望了。

    有生的希望的肌体,突然地灵活,脑筋儿也倏地机敏。

    她想起来了,是几十年前,她嫁过来这家子,没多久时间,小姑子出嫁,夫家,就是她这个家,实在拿不出来嫁妆了,就一家人家的央求她,把她的嫁妆,拿出一些来充数。

    她那时候,新进门,不敢硬抵抗,但是,心里别扭呀,这是她的东西,是她的同样极其贫穷的娘家,费了多少的难,才凑来的,给自己长面子的。

    在这个世俗的社会里,出嫁,没有嫁妆,初进新家的弱女子,是万万抬不起来头,见不到好脸子,没有一丝地位的,而身孤体弱的女子,在这个新家里,没有地位,则是很难生存的,在她不大的年纪里,见多了,听多了,因为没嫁妆而受欺负而上吊、跳井、投河或者被打死、骂死的媳妇,所以,她娘家,泼上命地给她置办嫁妆,把她嫁得,有模有样,到现在,在这个新家里,她还是有话能说得出口,能见到婆家的笑脸和遇事儿做点主儿。

    所以,她有担当的意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