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冤家总是路窄的-《湖西抗战走廊》
第(2/3)页
谋事在人,成事只能在天。
就在这紧要的悬梁时刻,敌对双方,谁都没有想到的,谁都不希望发生的遭遇战,陡然打响了。
公路北边,一团浮动的黑影,像幽灵,快速地出现在警戒民警的面前。
紧接着,就是汽车发动机的声音。
民警们立即意识到,鬼子的汽车到了,还没拉开枪栓,前面汽车的大灯,“刷”,亮了。
显然,汽车上的鬼子,也是突然发现前面一串移动的黑影的。
“砰砰砰”,警戒民警抢先开枪。
汽车,顿时黑暗,大灯被打灭了。
瞬间,汽车上的敌人也开了火,那是猛烈的火力。
机枪的火舌在浓雾中绽开来,格外艳丽,横扫着,舔吞着公路上的行人。
没来得及卧倒的俘虏和民警,倒下去一片。
好在押解的民警,都是优中选优,身经百战,反应能力极强,一下子抢了先。
过去路的、路中间的、还有没过路的民警也不赖,反映敏锐,一下子把俘虏按在地上,俯身向上,举枪还击。
汽车没有停下,而是加速前进。
显然,敌人不想纠缠。
要命的是,仓促应战的张思和,没有顾上注意这个细节。
如果放过去鬼子的汽车,就能继续完成这次发了点岔子的押解任务,打仗嘛,是人和人的智慧、意志、毅力的较量,发点岔子是惯常的,有些岔子稍一分析就得出结果,避开来就是了。
但是,张思和的思考也出了岔子,火燎眉毛的急情,使他来不及分析判断,而是下意识、惯常态的认为,这是敌人发现了他们,蓄意来袭击他们的。
在这样的惯常态的思维下,张思和指挥民警奋力阻挡,以掩护押送俘虏快速地越过公路。
这一细微的忽略、误判,使一场一晃而过的遭遇战变成了惨烈的对抗战。
面对冲过来的汽车,机枪手马华从地上猛然跃起,一梭子枪弹,打在了已经看清楚面孔的司机狰狞的脸面上。
司机鬼子头一歪,转了方向,高速行驶的汽车,捎着他的衣角,越过去,一头栽到公路的路壕里。
那壕沟是鬼子挖的战防沟,深且宽,半壕水,车厢里的敌人全都前滚翻,被摔在民警们的面前。
民警们拥上去,枪击,刺刀捅,手榴弹砸,好像进了屠宰场,转眼间,消了个一干二净。
“张股长,车上装的都是莲蕊,足足五十大麻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