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主动战打成惨烈的被动战-《湖西抗战走廊》
第(2/3)页
在鬼子机枪哑口的瞬间,后边的战士跃身冲上,一把夺过这挺“九六式”机枪,挺身向下,对着沟里的敌人扫射,将敌人扫成一个被捣的马蜂窝。
“杀亟亟!”一个日本官儿站在高处,一手舞着膏药旗,一手挥着雪亮的军刀,鬼哭狼嚎般发着冲锋的指令。
旋刻,三颗手榴弹同时爆炸,将他炸成一团粉雾。
增援的日伪军已经到了,蝗虫般撒满原野,又蝗虫般开始冲锋。炮火轰鸣,枪弹如织,杀声震天。
在简易阵地上阻击的公安民警,被敌人的炮火枪弹杀伤,鲜血拌和着泥土,由金黄麦浪的映衬,使泥土呈现一种暗红的色彩。
日伪军显然被后面四老虎的督战队逼急了,居然一改散兵攻击队形,排成密集冲锋的波浪,蜜蜂散巢般不间歇地冲锋。
小鬼子也没了章程,有放枪的,有拼上刺刀的,有滚在泥里扭打。
阵地上面,大刀片砍,刺刀捅,手榴弹砸,公安队员一身泥土,大口地喘着气,红了眼地往上扑。
刘湘天的牺牲换来的那个小高地,如今是战斗最激烈的地方了。
在一马平川的麦田大洼里,谁的枪口抬高一寸,胜利的砝码就会朝己方倾斜一丈。
这较高的地势,无疑是一座坚守的巨堡,胜者的利器。
敌人也认识到这个高地对于整个战局的重要性,在盘子泼水似的冲锋中,发着疯拼着命的争取对这里的占有,驱动着黄的日军、黑的伪军,轮番攻击,反复拉锯式殊死争夺。
在据守者的枪杆前,敌人蛮横的猛烈的攻击,狂风波浪般的冲锋都被击溃了。
鬼子他们急了,调集钢炮、重机枪集中猛轰猛扫的同时,又来了老一套,组织敢死队往上冲,那些小岛子上来的蛮汉们,头上绑着白布条,**上身,端着步枪,穿过公安队阻击的火网,拼死冲锋向前。
时间一久,攻守优劣的态势显现出来了。
毕竟,公安队处于劣势,尤其守在高地上的兵力,太单薄了。
张泰来带着九名民警,就在这里奋勇抵抗。
他已经当上排长了。
日军的敢死队终于冲上来,中尉小队长富山一雄一个鱼跃,扑在满身鲜血的张泰来身上。张泰来闪身躲开,急速掏出手枪射击,可这要命时刻,手枪却卡壳了。
没等富山一雄反应过来,张泰来操起身边的一把铁锹,用力劈将过去。
富山一雄正在起身,脑袋迎上了铁锹,“嗷”的一声狼嚎,脑瓜子被拍进肚子里。
乘这空隙,另一鬼子官儿,从侧面迫近到张泰来的身后,枪刺就要挺起的霎那间,班长徐峥社已跳过来,迅雷不及掩耳,极其敏捷的动作,抽出来他的战刀,反手便砍,一下将这鬼子剁成两段。
两个日军已经把血肉模糊的民警赵小六死死地按在地上,赵小六死命地勾起脑袋,张嘴咬开了一个鬼子腰间挂的手雷,“轰”,一声响,两鬼子永久地趴在了中国的黄土地上……
高地毕竟太小了。
日军的各种口径密集炮火象犁地一样,反复在这个小小的高地上来回反复轰击,终于荡平了这片高地。
在此坚守的公安队员,终于血溅阵地,全部阵亡。
中流砥柱是什么?是黄河三门峡水道突出的一座小山,在激流中不倒,在冲刷中更硬,以顽强的意志,昭示不屈的精神,昭示面对强敌越战越强的精神!
张泰来殊死阻抗的两个时辰,挫杀了敌人的疯狂,赢得了反击的时间,鼓舞了民警的斗志,俯身堤下的战士见敌人攻势渐软,飞跃而起,呐喊着,冲进敌阵,与鬼子、汉奸展开了白刃格斗。
在日本陆军里,白刃刺杀战一直是他们的骄傲,也是日军最引为自豪的。
对日本军人来说,白刃刺杀战,一向是他们最后的杀手锏,在他们的记忆里,只要大日本皇军一开始拚刺刀,就百战百胜。
《桃花源记》里的山里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可人家往来种作,鸡犬相闻,阡陌交通,怡然自乐。
命悬孤岛的日本,小国寡民的,因了大海与外人间隔,当大国不把他当回事的时候却张扬嚣张,凡事都冠以“道”,茶道、棋道、剑道、柔道、武士道,说白了就是穷装,文化底蕴不够,竟连“刻舟求剑”也不明白,等美国人两颗原子弹下去,才知道自己真的蠢。
“不许慌,退弹,拚刺刀!”
见公安队员挺起枪杆冲杀而来,日军军官下达命令。
日本士兵,马上拉动明治38年式步枪的枪栓,一颗颗黄橙橙的子弹,掉在地上,发着叮咚的脆响。
同时,鬼子兵自动的两三人一组,结成一个个小组队形,混冲入公安战士的战阵,死命刺杀起来。
浪窝里长大的赵竹合,打小就勇猛斗狠,没少打了群架,但,这样腥血的场面,哪里经过?
迎面的阳光下,一串串金黄色的子弹落地,接着一把把闪着寒光的刀锋,一个个黑面獠牙的脸孔,恶狼般扑向眼前,禁不住胆寒,“娘呀”一声,转头就跑。
彭琦辉左手将他拉住,右手挺枪,原地不动,面冷成严冬的冰凌,“啪啪啪”左右点射,近处的鬼子,额头下巴脸颊,连着爆炸,没了头颅的尸体,“噗噗噗”,轮番着摔在地上。
“好枪法!”赵竹合高喊一声,心里的胆怯顿时一扫而光。
“开枪呀,开枪打他狗日的!” 彭琦辉大声高喊,松开拉赵竹合的手,迎着敌人向前奔跑,平端起自己胸前挂着的轻机枪,就是一个扇面接连扫射。
他对日本人恨到骨髓里,在他的理解里,打鬼子是天理,怎么打无所谓,可不顾日本人对自己丝毫没有公平战斗思想的不满,连连射击,眼前的鬼子,带着对这些不讲武士道的人的愤怒,接连着灵魂升天,争抢到靖国神社占位去了。
彭琦辉早在平型关伏击战中就领略过,当然知道,小日本的刺杀本领是相当有名的,而且那刀法也的确很有实效,用自己低劣的武器和鬼子被动地拚刺刀,只能 吃大亏。
中国人较比日本人,最大的优势就是接受新事物快,自己的优势一旦落了伍,马上会想出更新的办法来,即所谓的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想当年倭寇犯我海疆,在器械上说,是以长击短,那时候倭寇的倭刀虽然短但却锋利无比,明军的长枪木杆往往被一削即断成了木棒,开始吃了大亏。后来,戚继光等名将,改用竹子做长枪杆,被削断后就成了锋利的“竹管叉”,倭寇死抱着自己的利器不放,每每开战竟然不配甲胄,叫士兵赤臂上场,那还有什么好说的?被一戳一个血窟窿。
赵竹合为自己的胆怯正窘得脸通红,一弯腰捡起那鬼子的长枪,带手,把子弹夹装满在枪膛,紧跟在彭琦辉的身后,找目标射击。
一个满脸毛的鬼子迎上来,摇着脑袋,“呀呀”叫着,挺枪冲过来。
正顶在赵竹合的枪口上,“砰”,一声,紧接着“啪”一声,黑熊一样的身子,干脆利索的摔在地上。
赵竹合找回了面子,才敢抬头看彭琦辉。
彭琦辉正好打完子弹,手换着弹夹,对赵竹合哈哈一笑,冲着那些死鬼子揶揄,“有枪不开,想拚刺刀,还退子弹,知道猪八戒的娘咋死的吗?笨死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