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恶心英国-《1881铁血中华》


    第(2/3)页

    在这样的情况下,拥有一个可以源源不断提供支援的后方,也就显得尤其重要了,所以程宇华在这次选择替补官员的时候,就格外慎重起来了。

    1883年11月20日,中缅双方同时公布《中缅郎章条约》,条约的内容早已确定,甚至很多合作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南宁帮助缅甸训练新军,而这些军队前不久刚刚成军。也正因为这样,所以缅甸对于公布条约很配合。

    此时公布条约,程宇华也有恶心英国的目的,两个月前的山南叛乱虽然不是英国策划的,但是他们在其中也起了关键作用,也就是为法*火的运送提供了方便和帮助,否则以山南周边的条件,法国想将三千步枪运到那里,是绝对不可能那么轻易做到的。

    针对叛乱的两个幕后国家,程宇华可没打算让他们好过。法国那边军情局已经在策划了,一旦发动起来,到时肯定会让哈文手忙脚乱,甚至是吃个大亏。然而英国这边,程宇华却没有太多的手段可以反制他们。

    虽然在西方所有国家里面,英国在亚洲的殖民地是最多的,但是要想在这其中做手脚,却也是最不容易的。英国对这些地方不仅看得很严,而且他们也在当地拥有比较好的民众基础。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跟英国在他们的殖民地执行的统治政策是分不开的。

    英国统治殖民地的方法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其他国家基本都是赤膊上阵,对殖民地展开残酷压榨,巴不得将民众手里的最后一个铜板也抢走,而英国做得却比较隐蔽,他们大多数时候都有所保留。如果民众手中有十个铜板,那么英国会抢走八个,剩下的两个并不是他们不想抢走,而是留给了他们的商人。

    为了保证民众手中最后的铜板也到他们的手里,英国对他们的殖民地执行的是封闭政策,不允许其他国家的商品进入,除非得到了他们的许可,否则任何国家都难以打开英国殖民地的市场。因此他们殖民地的民众只能购买英国商人手中的商品,这样不仅培育了一个庞大的市场,保护其国内的工商业的发展,而且也让民众可以拥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这样隐蔽的剥削手段,使得英国的殖民地民众对英国的态度比较温和,不至于像其他国家那样,殖民地政府和民众之间矛盾丛丛,关系很紧张。

    因此程宇华要想报复英国,想和南圻那样挑拨民众暴乱的方法不太奏效,即使这么做了,短时间内很难筹备完好,所以程宇华也只好嘱咐寇诚,先派人去英国殖民地培养势力,为以后做准备。

    不过虽然现在收拾不了英国,但是并不代表他恶心不了英国,公布《中缅条约》就是最直接的方式,这样既可以让英国无可奈何,也可以让他们胆战心惊。

    自上次南宁和缅甸合演了那场大溃败后,英国也被南宁陆军的战斗力给镇住了,连之前热火朝天的增兵下缅甸的行动也被迫中止了,他们在仔细权衡过后,决定放弃吞并缅甸的计划,让它充当他们与南宁之间的缓冲区,这样既可以避免与南宁直接接触,也可以继续在缅甸谋取丰厚利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