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九章 匹夫之志难夺-《隐龙惊唐》


    第(3/3)页

    没有弩,他们有弓,猎弓。

    什么都没有,他们可以捡墙边的木棍,地上的石头。

    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

    能杀人的,自然是好武器。

    当张老蔫冲着吐蕃骑兵扔去一块石头,被一箭钉死在地上之后。

    他的三个儿子拎起了菜刀,挽起了弓,捡起了石块。

    随着一起前来的人们,拎起了菜刀,挽起了弓,捡起了石块……。

    匹夫之怒,虽不及天子、诸侯之怒。

    但强在人多。

    天下人心,浩浩荡荡!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

    李大亮已经驻守河西十余年之久。

    得知西南吐蕃入侵,李大亮没有任何反应。

    做为新任大唐西北军团的大都督,麾下将领的劝告,李大亮充耳不闻。

    李大亮甚至不理会朝廷连续发来的三道增援命令。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李大亮太了解胡人的心性。

    他是个纯粹的军人,不同于朝堂上的那批政客。

    以他军人的眼光来看,突厥人太强大了。

    强大到他不敢有丝毫放松。

    虽然朱邪克勒据说与陛下有着兄弟之情义,与大唐有着盟约。

    但李大亮始终相信,胡人绝不会因为一纸盟约,而遏制南下的心思。

    胡人没有湟湟天朝的礼义廉耻,他们不存在朝堂上那些政客常挂口中的信义。

    当然,李大亮认为,大唐当今陛下也不是个迂腐守礼之人。

    所以,这才有了李大亮敢于违抗朝廷命令,不向南增援的底气。

    李大亮认为,不管突厥与大唐之前关系如何,是否有盟约。

    突厥人的强大,就是自己必须镇守河西不动的理由。

    如今西南叛乱,正是大唐虚弱之时,如果突厥南下,那么大唐半壁江山就会糜烂。

    军人没有外交,只有铁血。

    李大亮记得李沐给他密旨中的那句话,“道理只在弓弩的射程之内。”

    所以,李大亮勒令西北军团八万大军不动,打死也不动。hf();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