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八章 围三阙一-《隐龙惊唐》
第(2/3)页
何况隋炀帝连续北伐了三次,皆以失败告终。
而大唐,李世民前两次北伐,还沾沾自喜地夸耀自己,说是炀帝无道,征辽东时,百姓打断自己的手足来躲避出征与徭役。朕现在征高句丽,都是选那些愿意出征的人,募十得百,募百得千,一些没能跟随出征的人,都愤叹郁邑。
他就不想想,他每次征辽东,出兵多少,徭役多少,恐怕连隋炀帝的一半都不到。
当然,李世民在军事才能上是远胜于隋炀帝,因为两次都没有大败。
而是主动撤军,体面地班师。
但无论如何,数千里远征,没有达到战略目的,劳民伤财不说,还变相资助了高句丽。
这就是战略失败。
高句丽被隋唐两朝,五次北伐,愣是从一个实力不强的小国,打成了一个军事大国。
为何说是军事大国?
因为隋朝三次北伐,损失的不仅仅是军队和人口,他们等于成了高句丽的运输队,数百万军队的物资储备、兵器军械,也丢失殆尽,成了高句丽人的战利品。
等于免费武装了高句丽数十万大军。
还好李世民吸取了这个教训,两次北伐都尽量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
但,两次北伐的失败,造就了高句丽军队的善战。
最强的民族长期没有战争,军队都会战力低下。
最弱的民族,如果时时经历战争,军队的战力都可保持在巅峰状态。
高句丽短短三十年间,不但经历了五次隋唐北伐,还在间隔时间里,与新罗、百济打得不可开交,偶尔还与靺鞨、契丹人扳扳手腕。
在这种年年征战下,高句丽军队的士兵说它个个射手矫健,想必是不会错的了。
高句丽多山,百姓大都依山而居,人人皆是狩猎能手,弓术有着先天的加成。
幸好李孝恭百战之身,经验丰富。
从获知高句丽大军南下的那一刻,李孝恭就打定主意,且战且退,直到熊津城固守待援。
还别说,李孝恭的策略很有效果。
十多次千人的交战,唐军还是胜多输少的。
只是实力太过悬殊,如今李孝恭已经被压迫在熊津城里,动弹不得了。
好在城中物资齐备,粮草不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