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衣带诏-《三国从救曹操长子开始》
第(2/3)页
众谋士闻言吓了一跳,万万没想到曹操竟然气愤到要废天子的程度。
“主公,”荀彧忙道:“如今与袁氏大战在即,万不可轻举妄动啊。
更何况这一切皆为奉孝臆断之词,并无真凭实据,主公因此而行废立之举,必为天下人所恼恨。
主公难道忘了七年前的关东诸侯讨董卓么?
若袁绍因此振臂一呼,联合天下诸侯讨伐中原,则许都危矣,请主公三思啊。”
一番话让曹操冷静了许多。
的确如此,皇帝即使再犯什么错也是皇帝,可是以臣易君,诸侯联军讨董卓之事恐怕就要重演了。
更何况虽然大家都猜测这事与皇帝脱不了干系,但的确没有真凭实据。
如今袁绍即将南下,许都本就人心惶惶,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恐怕连董承那个国舅都不能轻动,更何况皇帝。
曹操心中愤然,回头看向郭嘉。
这时候郭嘉揉捏着几根胡须沉思道:“要说凭据……在下倒是想起一件事。
几日之前,天子突然便服出现在孔府文会之上,而且在明知杨伯安乃欺世盗名之徒,依然出言作保。
试想,一介文士又有什么本事,是天子所看重的?
今日看来,不妨大胆猜测,既然有人欲行杀戮之事,对方必然也恐为天下人所诟病,故而需要杨伯安那所谓那天下文宗引导士人舆论。
当时天子一定向杨伯安透露过一些秘密,所以后来即使揭穿那杨某人是个欺世盗名之徒,但那些秘密反而成了把柄,以至于天子也不得不出言作保。”
曹操点头道:“依奉孝之意,那杨伯安便是突破口,只要能撬开此人之口,凭据便有了?”
其实曹操心里也清楚,这事若皇帝是主导,董承一定是执行者,不过这些都是猜测,没有真凭实据。
而董承也不可能独自来完成此事,一定还会拉拢许多人,那杨伯安说不定就是其拉拢之人。
皇帝跟董承在没有凭据的情况下不能动,难道还动不了杨伯安一介布衣?
曹操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凶狠,沉声命令道:“通知满宠,把杨氏家眷,在那姓杨的匹夫面前一个个处死,看他招还是不招。”
此前因为杨伯安骨头硬,无论怎样都不肯招供,所以满宠请示曹操,派人去义阳县把杨氏家眷全都抓到许都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