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他就如一个美食家一般,能把美味用恰当的词语准确的表达出来,让人有一种高深莫测之感。 但也仅此而已,让他做菜是做不出来的。 “就如这位王士子的文章,”杨伯安拿着其中一份道:“若再写实一些,水至柔,却柔而有骨,道家曰:攻坚者,莫过于水。 想来那水也是攻城拔寨之利器,蹂躏百姓之刀枪啊。” 孔融看了一眼,深以为然道:“杨公所言极是,就如这次朝廷兵伐徐州,水淹下邳,不知造成多少百姓流离失所。 想那淮泗之水流淌千年,哺育两岸百姓,又有什么错? 错在人祸而已。 哎,不说了,不说了。” 杨伯安又翻出一篇,大略扫了一眼,嗤之以鼻道:“不通,这文章狗屁不通,看来这许都士子,也是良莠不齐啊。” 孔融感到纳闷儿,就算有文章不入法眼,但这些士子至少都是他孔融请来的,杨伯安至少也要看他的面子吧,何必出言如此不逊? 原来杨伯安一看那篇文章署名曹辰,而且字迹娟秀,纸面上还留着淡淡的脂粉香气,用鼻子闻就知道这文章是女孩儿所写。 而且整篇文章都充斥着小女儿天真的幻想,并没有如杨伯安所愿,引申到曹军对百姓残暴不仁之上。 杨伯安当即想到,这一定是曹氏宗族里哪个女孩儿混进来,作了这篇文章。 一想起曹氏,杨伯安眼里便要冒火。 杨家那么多地,被曹操派去的官员说夺就夺了,杨家部曲说揍就揍了。 更可气的是,他的部曲本来是前去威胁百姓的,结果都被抓了壮丁,给普通百姓修水渠。 这让他成了方圆百里的笑柄。 如今看到曹家人写的文章,还指望能从他嘴里说出一声好来? “老夫要给这曹辰,当面指明其不通之处,”杨伯安拿着那篇文章匆匆走了出去。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