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督邮田丰-《三国之席卷天下II》
第(2/3)页
孙策他们年少,还需历练,如今没有战事,秦峰就让他们跟着高顺一起训练,也好提升军务能力,为将来独当一面打基础。
他又吩咐商会的工作,道:“周山,虽然各地的分会已经变卖,但冀州、幽州的生意可以做,尤其是和匈奴、乌桓的贸易不要停。但公孙瓒、袁绍方面,其实已经不听冀州牧韩馥、幽州牧刘虞的命令。他们都是自己在搞地盘,变数很大,他们地方上的生意,暂时就不要做了。”
对草原的贸易,为秦峰带来了大量的利润,只是这一项,就能够冲抵冀州这样富庶州的赋税。
“喏。”周山应道。
秦峰又对徐庶道:“元直,传令情报卫,加大对黑山军的侦查力度。”又对荀彧道:“文若,县城的政务就叫给你了,我这里有一个方案,就是“百姓合作社”。”
百姓合作社?众人蒙叨叨的。
荀彧一时间摸不着头脑,忙问道:“主公,何为“百姓合作社”?”
百姓合作社制度,是秦峰联系后世,又针对当前的农民环境,制定的对应性的耕作制度。
“百姓合作社”下,农业生产由各村生产队组织,社员以生产队为劳动单位进行劳作。
“实行工分制。”秦峰又提出了一个新名词。
工分制就是“劳动日制”,以劳动工分作为计量劳动和分配个人消费品尺度的制度,是农业集体单位采取的计算劳动者的劳动消耗和劳动报酬的一种办法。
集体劳作下,难免会出现懒惰的人,而农业劳动通常在广阔而分散的土地上进行,对劳动者努力程度的监督十分困难。
因而,在最终收获之前,难以判断每一个工序的劳动质量。所以,生产队要采用“工分制”作为劳动的计量和分配依据。这种“工分制”,以潜在劳动能力为依据,根据性别、年龄为每一个社员指定一个工分标准,按工作天数记录工分数,年底根据每个人的工分数进行分配。
秦峰语重心长的说道:“工分制一般用劳动日作为社员投入劳动的计量单位,一个劳动日表明一个中等劳动力一天完成的劳动量。一个劳动日再分为10个工分。”
张辽等将领一时间摸不着头脑,但荀彧和徐庶震惊了。
“实行这样的制度,一定能够极大的调动百姓的生产积极性,收获量将会大增!”徐庶十分激动。自古以来,华夏就是农业大国,评价国力强盛的唯一标准,就是地里出现的粮食多不多。多就是盛世,少就是乱世。
秦峰的办法一定能够极大的提高产量,难怪徐庶这么激动。
荀彧已经拿出了小本本,刷刷记录着,面色涨红,不断嘟囔,“合作社、工分制,好,太好了。”他最后忍不住道:“这就是圣人治国的新理念……。”然而他忽然有黯淡,“可惜,无法在全国推行。”
谁知徐庶冲动道:“未来,一定会在全国推行的!”
秦峰的制度在全国推行,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张辽等将领闻言,昂扬起来。
荀彧也是一阵点头,道:“真想快点看到那一天。”说完他就磕了头,道:“属下为百姓感谢主公,主公这等新的治国理念,千年不得一见。”
秦峰亲自走下去,搀扶起荀彧,他对所有人道:“我们奋斗,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国家,为了百姓。今后,需要我们去做的,还有很多。”
张辽他们顿感五内,真心拜倒,齐道:“愿追随主公,为国家,为百姓做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