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不可大意-《三国之席卷天下II》
第(3/3)页
秦峰一阵摇头,他深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身边是张让这些人。学好不容易。好在,刘辩应该是不会有什么机会了。
次日,新帝第一次早朝,何太后“临时称制”,也就是后世的垂帘听政。
古时女人是不能上厅堂的,所以有男主外,女主内的说法。后妃要掌权就要“临朝”,后妃掌权之后其命令自然也要上升到皇帝的级别。于是就叫“称制”。临朝称制,是由战国时期秦国的宣太后芈月搞出来的。
何太后称制。她颁布“诰”书,女人不叫诏书,叫诰书。首先刘辩,也就是少帝称帝后,改中平为光熹元年。加封国舅何进为弘农县侯,其爵位已经到了人臣的顶峰。
何太后又特别加封四位辅国重臣。太尉袁隗、司徒王允、司空杨彪、前将军秦峰,皆录尚书事。
秦峰这就是升官了,拥有了国家政策的制定以及决议的权利。
何太后为了加强宫中的安全,也为了执掌宫禁,就又任命弟弟何苗和秦峰为左右执金吾。其余等人皆有封赏。
升官了,秦峰应该高兴,但他眼皮一阵乱跳。让他掌握禁军,他就需要每天都来南宫溜达一圈,太后就可以随便传他,这啥意思?
退朝后,百官纷纷围了过来,“秦大人,恭喜高升,以后下官就靠您照顾了。”
曹操见状,对袁绍“幽怨”道:“呀哈,咱们的冠军侯摇身一变,就成了太后面前的红人了。”
袁绍闻言头大,刘备大耳朵一阵猛扇。
就此,何太后那真是任人唯亲,大封效忠她的臣子。
事情传到后宫里面,董太后就坐不住了。由于没有旨意,所以她还不是太皇太后,还是太后的规格。
坐不住的董太后,就秘密找张让来到她的宫里,商议道:“何进之妹,始初我抬举他,今日他孩儿即皇帝位,内外臣僚皆其心腹,威权太重,我和我的孙子将如何?”
董太后生怕何家得权后,针对她和她的孙子皇子协。这来自于按照祖制,皇子辩登基后,皇子协应该封王的。何太后没有封,这就说明了一些问题。
对于张让来说,虽然他逃过一劫,但还是怕何进秋后算账。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张让也想要搞倒何氏一脉。
张让久经“斗争”,有经验,他运用董太后的身份地位,就出了一个主意,道:“娘娘可临朝,垂帘听政,封皇子协为王,加国舅董重大官,掌握军权,重用臣等,大事可图矣。”
董太后得了主意,大喜。次日,何太后没有临朝,董太后反而设朝。
“万岁万万岁……。”
“千岁千千岁……。”
何进看到董太后临朝,就有了不祥的预感。
果不其然,张让拂尘一甩,就开始念“诰”书,“封皇子协为陈留王,董重为骠骑将军,张让等共预朝政。”
何进他们当时就愣住了。
斗争又开始了。
秦峰满脸无奈,他深知,从此是消停不下来了。
秦峰身在历史中,本身就是一种变数,多指影响其他人的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各种超出历史范畴的事情发生。在历史中待得越久,他就越是警惕。历史绝不会如同想象中那样顺利的进行。一不留神,就是前功尽弃。
所以面对任何历史事件,他决不能有丝毫大意。(未完待续。)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