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府兵制的弊端-《大唐手工达人》


    第(1/3)页

    “这小子还真上去了,我果然没猜错吧无忌?”

    在飞楼撞上北城门,曾继一马当先冲上城门楼之时,李世民就看到了。

    长孙无忌当然也看到了,脸上当然是一片庆幸,但内心是不是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世民你果然料事如神,曾继也只有在你手下才能一展所长。”

    “哈哈,你这话说得虽然有拍马屁的嫌疑,但其实说得也不错,曾继那小子的一些理念,还真有点不符常识。”

    说着,李世民指向了远处的那些飞楼。

    “就拿这些改造后的飞楼来说吧,在其他军里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而且对于战术的运用,曾继也一向很轻视。”

    “轻视战术?这是为何?我看他今天的战术就很不错!”

    “那是你没参加过我们的战术研讨会,你只要参加过一次,就会被曾继的一些言论震惊,甚至气得面红耳赤,想要与他争辩一番。”

    自从第一次战术研讨会之后,李世民又亲自组织了好几次,人数也不断扩张,现如今已经从开始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几十人,快要达到一百人了。一些中层武将,都想尽办法混进来,他们虽然没资格发言,但光是旁听也自感受益良多。

    对于这个战术研讨会,长孙无忌自然也有所耳闻,只不过他是最近才过来的,还没有机会参加而已。

    “几次研讨会下来,曾继的理论其实已经唯众将深知了,简单来说,在曾继的理解中,所谓的战术不过是锦上添花的小道而已,也许能在一些战斗中出奇至胜,但绝对无法决定一场战争的走向,所以他并不重视战术。”

    长孙无忌听了,顿时表情严肃,因为他居然觉得这话很有道理!

    长孙无忌虽然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第一位,也带兵打过仗,但严格来说他并不是一名武将。

    因此,他对于战争的思考方式也与传统的武将不同,说白了,与其关注一场战斗的胜负,长孙无忌更在意一场战争的胜负,以及战后的影响。

    从这点来看,他与曾继还有相似的地方,可越是这样,长孙无忌越忌惮对方。

    “按照曾继的理论,战术必须服务于士兵以及装备。一名优秀的将领,不必去追求奇思妙想的战术,反而应该把精力多投入到平时的练兵,以及对装备的升级改造上去!”

    “就像现在这样,他主张在飞楼的正面加装一层厚铁板,虽然降低了飞楼的移动速度,但却大大加强了它的防御力,当飞楼进入连弩的射程之后,再利用连弩的火力优势反压对方,无忌,你看懂曾继的战术核心了吗?”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