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每个医生基本上都是通过自己亲自询问,搜集第一手资料,来判断病情。 而不是仅仅通过其他医生的描述。 眼前这个阿姨的表现,似乎有些过激。 “还有啊,这里有我在县医院住院时的病历,你们可以看看,我的病情都在上面,不用再问了,还忒麻烦。”傅凤琴有些不耐烦地摆摆手。 陆晨皱着眉头,沉声道:“傅阿姨,我们每个医生了解病史的侧重点不一样,而且可以查漏补缺。同时这也是看病的基本流程,还需要您配合我们一下。” “哎哟,你们医院真是麻烦。”傅凤琴扶额轻叹,“我这个就是心脏的毛病,想来做个心脏造影,怎么还这么麻烦啊!算了,要问什么,你们快问吧。” 傅凤琴躺在床上,双手背在脑袋后,朝孙果果道。 “柯玥,你问吧。”孙果果朝柯玥轻声道。 “嗯。”柯玥轻轻点头,站出来一步,开始询问病史。 问诊,是医患之间最开始的沟通模式。 同时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同样的,不同医生,对于同个患者的病史采集也会有所不同。 就拿“胸痛”的病人来说,心内科医生可能觉得是冠心病,呼吸内科的医生可能会想到胸膜炎,消化内科会觉得是胃溃疡,而外科医生会考虑是不是食管裂孔疝! 所以,病史的采集,不仅需要有针对性,同时也不能局限于单一系统疾病。 而此时,柯玥的问诊,像是把患者往冠心病的诊断上引导一样。 “阿姨,你平时有没有活动后胸痛,或者胸闷不舒服啊?” “那是什么性质的疼痛啊?感觉想有一块石头压在胸痛?还是针扎样的?或者是撕裂样的疼痛?” “休息后,胸痛的症状能缓解一些吗?” 这是因为,在柯玥的心里,其实已经认定了,眼前的阿姨,就是冠心病。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