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八章 感觉-《文艺生活》


    第(2/3)页

    李洋从好梦公司获得了投资,一百五十万,出了他的预期。

    他拿着这个本子找了不少投资人,没人愿意投资,他甚至想过自己筹钱来拍,向家人和朋友借钱,有个五十万就能拍出来。

    这部片子没有大场面,就是平常的生活,也不需要大明星,演员越普通越好。

    除了矿井不好找,其他都能凑合。

    他给了好梦公司一份拍摄计划,在资金一栏上写的是一百万,林晓玲觉得想要拍出一部有品质的影片,不能凑合。

    打动林晓玲的除了剧本本身,还有拍摄方式。

    李洋准备用拍摄纪录片的方式来拍电影,用写实的手法客观的记录整个故事,尽量减少表演的痕迹。

    他选择使用非职业演员。

    林晓玲就是拍纪录片起家,熟悉这种套路,但她不同意完全使用非职业演员。

    非职业演员的好处是表演原生态,没有斧凿的痕迹,不过在需要爆强烈情感冲突的时候,往往表演不到位。

    就像在《回家》中,如果用非职业演员,内心戏不会那么的深刻。

    她建议李洋采用职业演员和非职业演员混搭的做法,这是她的经验之谈。

    有了资金,在好梦公司的协助下,李洋去外地看了几座煤矿,有正规的煤矿,也有私人的小煤窑。

    剧本情节需要进入井下拍摄,公司建议在正规煤矿拍摄,安全上有保障。

    李洋为了写实选择了私人小煤窑,他们没敢和矿主说在拍什么片子,只说是一部描写煤矿工人日常生活的影片。

    矿主没仔细打听,只要给钱就行,一个月二十万。

    回到京城,李洋开始寻找合适的演员,职业演员好找,好梦公司就有,非职业演员就要从群众演员里挑了。

    元凤鸣这个角色十六岁,家境贫困,父亲外出半年未归,只好辍学打工。

    就是个普通的农村孩子,性格老实,心地善良,不善言辞。

    李洋在一家宾馆里租了间房子,试镜前来的群众演员。

    由于招聘告示上的要求简单,不少群众演员都跑来试试,有人都二十好几了,非说自己才十八岁。

    有得一脸机灵样,拼命表现自己的表演经验,还有人恳求导演给次机会。

    几天下来,李洋见了数百名群众演员,绝大部分直接给剔除了,只有几个人让他有印象,可又觉得不对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