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这一刻-《文艺生活》
第(2/3)页
打着电视台记者的旗号采访各种人物,林晓玲拿着摄像机,让小导游冒充记者,小导游觉得好玩,就和林晓玲一起瞎闹。
这时候,香江记者云集,这种街头采访并不少见,也没人来管她们。
林晓玲想拍香江回归前夕本地人的心态,她以前做过纪录片,觉得这个切入点不错,在这种大背景下,每个人肯定会有所触动。
在她采访的那些人中,大多数人对未来充满信心,也有人觉得无所谓,反正都是要生活。
林子轩没有阻止林晓玲,对于导演来说,这相当于是在搜集素材,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就会转化成一部电影。
酒会上,林子轩倒不是一无所获,也认识了一些人,不过都是泛泛之交。
比如一位叫做芭芭拉罗宾逊的西方女人,这人以前在香江一家电影公司工作,正是这家公司投资了张亿谋的《活着》。
这个女人的经历较为丰富,她1984年在京城的大学教书,之后去了宝岛,又到香江加入了国际年代电影公司,成为了制作许可副总裁。
在两岸三地不少大导演的影片背后都有她的身影,是一位很有经验的国际电影人。
她认识葛尤,见到葛尤很惊讶,大家聊了几句,她对内地的电影导演和演员很有兴趣。
这些人善于把电影包装之后推向国际市场,国内的电影想要走向世界免不了和他们打交道,毕竟他们更熟悉西方社会的规则。
林子轩还见到了香江有名的喜剧演员周星持,此人开创了一种叫做无厘头的喜剧电影。
这种喜剧以极度夸张搞笑著称,深受观众的欢迎,多次拿到香江的票房冠军。
如果说葛尤是内地喜剧演员的代表人物,那么周星持就是香江喜剧的代表,虽说他们都善于饰演小人物的心酸故事,不过两人的表演风格截然不同。
周星持不怎么善于交流,大家寒暄两句就分开了。
结束了无聊的酒会,他们返回酒店。
香江的天气极为善变,晴天的时候湿热难耐,下雨天则雷电交加。
临近六月底,天气预报说接下来的几天都会下雨,林子轩一行人原本是想到现场观看交接仪式和升旗的,现在看来只能在酒店里看电视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