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洽谈-《文艺生活》


    第(2/3)页

    马克穆勒回到意大利后,给姜闻介绍了欧洲的电影投资人。

    马克穆勒对这个剧本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一部不逊于《活着》的影片。

    而且,这两个剧本出自同一位作家之手,质量上有保障。

    在这种情况下,欧洲电影人来到华国,和姜闻洽谈《许三观卖血记》的投资和版权问题。

    姜闻按照和林子轩的商量,开出了三百万美金的高价,相当于两千五百万人民币。

    其中葛尤的片酬是1oo万,姜闻的片酬是5o万,林子轩剧本的改编费用是3o万等等。

    “尤哥那可是戛纳影帝,一百万绝对不多,放到香江同等级的演员身上,六百万片酬没跑了。”林子轩无所谓的说道,“反正是老外的资金,咱们不用帮他们省着花。”

    葛尤拍《活着》的时候,还不是影帝,只拿了十几万的片酬。

    姜闻拍《阳光灿烂的日子》拿了十万港币,那时候主要是没钱,也没有谈判的资本。

    现在不同了,姜闻怎么说也是著名导演,拿了金马奖,导演一部片子五十万绝对不多,张亿谋都拿一百万了。

    林子轩是国际著名的作家,《活着》好歹在法国和意大利都有翻译版本,三十万很多么?

    身份不同,身价自然不同,倒不算是坑老外。

    你要是按照国内的价码来,葛尤的片酬开到五十万,或许老外觉得咱们要的太便宜呢。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看故事怎么样,欧洲的电影人要看剧本说话,对于投资额度,他们有一套自己的计算方式。

    张亿谋的《活着》投资是三百万美金,《许三观卖血记》的剧情没有那么复杂,不过时间跨度相当长,花费的资金应该差不多。

    姜闻的班底做了一份详细的拍摄预算,演员和幕后工作人员的薪酬,机器胶片道具等等。

    一笔笔的列出来,欧洲的投资人会逐项核对,算出总投资。

    对于葛尤的片酬他们没有异议,和国内不同,他们认为优秀的演员有其相应的价值。
    第(2/3)页